今年4月,“星光计划”颁奖典礼隆重举行,一批在上海中职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中职学生与上海知名劳动模范一起走上“红地毯”,接受社会对他们的赞誉。那一刻,这些像星光般熠熠生辉的名字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也是在那一刻,这些技能高手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价值,第一次体会到选择中职学校的价值。自信、进取、责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越来越多上海中职学生获得的另一张宝贵的“毕业证书”。
中职生是一个普通又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还面临着从知识学习向技能学习的重要转变。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单纯的技能型人才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道德素养的要求都在显著提高。如何让中职生成人又成才,上海在中职德育工作上作了积极的探索。
解开自卑“心结”
“表现差的孩子往往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封闭起来,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寻他们需要的、可以让他们消化吸收的精神食粮。”
“每天对镜子说10遍:我是成功者”,这份令财经系学生刘蔡丽印象深刻的家庭作业来自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的幸福课程。“幸福课程让我感受到一种力量,只要对自己有信心,这就是一种成功。”
刘蔡丽所说的幸福课程开设于2007年,是经济管理学校建立的校本课程,它从帮助学生找寻幸福开始,通过游戏、案例、讨论等多种手段,让一度自卑的中职生重塑自信、树立梦想。
“不少学生是因为中考失利走进中职校的,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点‘失败者’的心态,往往背负着被人瞧不起和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包袱。”在对中职生的心理状态和幸福感进行了两项课题研究后,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校长沈汉达决心要帮助学生解开这个“心结”。
作为必修课,学校在三年级学生中开设为期一学期的幸福课程,每周一课时。根据学生生活中直接影响幸福感的因素设计了若干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如幸福在哪里、珍惜拥有、感恩之心常在、乐观积极、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青春不能没有梦想、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是天生的成功者、生命的思索、关于死亡等。
幸福课程摒弃了原先德育课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情景导入、师生对话、小组互动、行为训练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听众”变为“参与者”。在这里,枯燥的理论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实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就是他们找到开启幸福人生“钥匙”的过程。而幸福课程也很快便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
青春是充满朝气和梦想的年龄,可是当教师问起中职生梦想是什么时,很多人都很茫然。幸福课上,教师通过伟人、身边的人因为梦想而成就幸福人生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寻找自己的梦想。在久久沉思后,学生青春的激情开始迸发:“我的梦想是周游全世界”、“我要成为银行家”、“我要开一家有特色的食品连锁店”……学生胡斌颇有感触地说道:“我觉得梦想真的很重要。人活着就一定要有理想,只有这样,人才会成长,才会激励我们为梦想成真而奋斗。”
“一些人认为表现差的孩子没有精神追求,其实恰恰相反,他们的精神需求很迫切,只不过他们缺少沟通对象,往往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封闭起来。”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王向群告诉记者,大量德育事例表明,在职业学校中,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率、创造性和主动性往往超过普通高中。“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寻他们需要的、可以让他们消化吸收的精神食粮。”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是一所以听力残疾学生为教育对象的中职学校,同普通学校一样,每学期末都要开展评优活动。可每次评选时,学校德育工作小组的成员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那些适用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健全学生的评选标准到了这里基本失效,由于自身学习困难,这儿的学生始终与“三好”无缘,但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又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加以鼓励呢?
学校发动学生人人发表意见,群策群力,把自己最想张扬的亮点通过征集活动表达出来。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根据学生的提议,学校经过研究讨论,决定评选“文明礼仪之星”、“热心服务之星”、“拾金不昧之星”、“勤奋好学之星”、“创新思维之星”、“心灵手巧之星”、“自强不息之星”、“诚实正直之星”。从2007年开始,学校里每年都要诞生很多“明星”。
学生小邱学习基础较差,不理想的成绩让他很自卑,平时总是见他愁眉苦脸的样子,但他的中国结做得非常棒,班主任鼓励他参加“心灵手巧之星”的评选。他问老师:“我能行吗?”老师不但向他投以信任的目光,还动员班内的其他同学一起帮他准备材料。最终,他那些精巧的中国结为他赢得了这份荣誉,他开心地笑了,学习的自信心也比以往增强了。
通过展示锻炼,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生成了学生中的明星,评选活动结束后学校都把明星学生的先进事迹做成展板,布置在学校的宣传栏里,让他们的事迹在校园里广为流传。
每评选出一批明星学生,学校还会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从中挑选出更为出色的2至3位“明星标兵”,请班主任组织学生深入挖掘他们的闪光之处,结合图片、照片、PPT(幻灯片),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隆重介绍,以此带动更多的学生走进争当“明星学生”的行列。
“在职业学校,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德育工作都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因为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经历、具有完全相同的道德水平和性格特点。”上海市物资学校党委书记杨建荣认为,由于职校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个性复杂、品格特征多元化和品德养成水平层次不齐等特性。“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就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收到实效。”
在物资学校就有这么一支以“党员教师”为中坚力量的“红色德育帮教学生党支部”,对在班级中经常违反校纪校规、行为不规范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教。虽然这是一个最令教师“头疼”的群体,但“红色支部”的教师们却相信,“即使干旱的仙人掌,它的心里也总流淌着清泉”。
行为规范偏差学生的形成过程不是一时形成的,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又都具有反复性。为此,教师们通过问卷、访谈、上门家访等方法对行为规范偏差学生的生长环境、心理、言行等进行了反复的调查分析,并对行为规范偏差学生的转化记录不定期或定期地进行盘点,针对他们的心理、性格、行为、学业上的问题或困难进行教育引导。
在“红色支部”教师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重新找到了前进的目标。
凸显职教优势
“敬业、合作、勤奋等基本职业素质,讲得再多也比不上学生的亲身体会来得实在。”
实现“知行合一”
“结合中职学生相对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情感世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就容易收到成效。”
[学者观点]给德育注入丰富精神内涵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是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道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能否把这些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高素质劳动者,成为上海中职德育工作推进的关键。
中职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经过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他们通过中考,以相对偏低的文化课成绩进入中职学校,接受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训练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传统观念中,大多数中职生在应试教育藩篱下被认定为“中考失利者”,因此,他们往往在走进中职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普遍产生了自卑心理,导致自信心不足。要把原本不具备职业特征的学生培养成能胜任未来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探索如何将中职德育有效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为此,近年来,上海结合地域特点和中职内涵发展阶段特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德育载体,帮助学生在职场与终身发展中成人、成才,进而走向成功。
注重研究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树立起“行行出状元”的信心,这是上海中职德育有效推进的前提条件。以“失利者”心态走进中职校的学生很容易自暴自弃,同时这一年龄阶段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对这样的学生开展德育工作需要教师的教育艺术。在上海,许多学校鼓励教师将单一的说教转变为多样化、开放式的疏导教育。教师们从不埋怨学生的学业基础,而是尽可能地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更多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用“面对面、心贴心”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此外,针对中职生动手能力强的智能特征,教师们不断创设条件,注重实训和技能的培养,并在实训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其认识自身的价值,从而恢复自信。
注重挖掘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积淀,用上海开埠以来职业先驱勤劳精明、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和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正确认识职业价值,这是上海中职德育有效推进的核心经验。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源地,上海职业教育的发展曾引领全国的“实业救国”。无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地”的江南造船厂,还是黄炎培积极创建的中华职业教育社,都为我国的工业文明注入了人力资源的新鲜血液,也为中国职业教育史留下了精彩华章。这是上海职业教育的“精气神”,这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向当代中职生无声地传递出一股力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精湛的技术和创新的智慧撑起民族振兴的精神是职业教育更神圣的使命。”近10年来,上海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构成与布局逐步趋向合理,新的业态不断形成,无论是结构优化还是产业升级,都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在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之时,许多中职校充分挖掘职业教育自身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引领行业发展的劳动模范、新长征突击手和岗位能手等榜样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中职生对职业教育和所从事行业精神的认同度,从而将自己的职业情感、文化认同和精神追求融化在做人、做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将德育融化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并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创造润物无声的教育氛围,这是上海中职德育有效推进的重要策略。上海中职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德育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叠加,也不是与知识、技能对立的“抽离”。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教师必须关注其知识的世界、社会生活的世界和心灵的世界,应该认识到知识是文明的基础,技术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干活儿”。学科知识和技术技能是中职学生德性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知识和技术技能是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价值之后的呈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因此,融化于学校教育教学整体之中的德育,被教师通过和谐的师生交往传递出去,并以教师正确的道德选择在师生关系中不断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一招一式、处事为人,都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规划职业生涯,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在担当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身价值,这是上海中职德育有效推进的一大特色。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质上就是对社会、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和价值认同的过程。传统教育关注的重点是人在社会化早期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连接较为忽视。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恰恰跨越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鸿沟”,在注重了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每个社会化个体间的差异性,注重个性特征的发展,依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心理特质、身体条件而进行特殊知识与特殊能力的传授,同时强调人的自我成长,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与互动,这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十分吻合。
丰富和充实中职生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是上海中职德育继续深入推进的未来方向。今天我们培养的中职生不是单一的“操作工”,而是一个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他将在一线工作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发挥技术革新和再创造的作用,同时也应当在社会闲暇生活中充分享受高尚精神生活的愉悦和乐趣,因此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应该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上海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如通过“高雅艺术进中职”活动、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其他艺术体育活动,营造优良的德育环境,体现更广泛的人文关怀,意蕴丰富而深刻,让学生感悟人生的价值和责任,懂得做人的道理和方法,提升精神生活的品位和质量。上海每两年一次的职业学校星光计划技能大赛,既是促进技能训练的手段,还是在切磋技能、展示风采中磨炼意志、提高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职业道德的平台,更是把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植根到广大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中,使“劳动光荣,劳动幸福”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的契机。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的发展依赖于职业技术的发展。成千上万个职业构成了城市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几百万、上千万个劳动者世代更替、一脉相承,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各个不可或缺的职业岗位上,创造着财富,刷新着文明,而我们的职业教育肩负着向富有生机的城市生命延续输送新鲜血液的任务。职教德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