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腊月,人们就会念叨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又要过年了!各家各户红红火火地做着各种过年准备,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你知道合肥腊月有哪些年俗吗?下面我们来一起侃侃合肥的腊月年俗。
初八喝腊八粥
腊八在望,大寒将至。这个节气对期盼过农历新年的人们来说尤为重要,灶火熊熊,蒸汽腾腾,家里就弥漫起融融的祈年气氛。从1月12日起进入农历“腊月”。腊月亦称“穷冬”,冬将穷尽。合肥的爱粥之人,在这个寂寥萧瑟的冬日里,对五谷豆枣的慷慨馈赠,欣然接受。明天,喝完腊八粥,还有20多天就要过年了。
别看老底子腊八粥卖相简单,但它非常强调营养的均衡性。其中的大米、面类食材,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豆类含有很多蛋白质,而且豆类大部分都含有铁、钙等微量元素,可以补充谷类缺少的微量元素;红枣是非常好的补品,有补气、润肺的作用。
二十三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糖糕、油饼,喝豆腐汤。合肥本地在二十三过小年,到江南,例如芜湖、安庆等地都是二十四过,但是到湖北宜昌等地,又变成二十三过小年了。很有意思。
合肥本地是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是过年的预演,旧时合肥,讲究的人家中午要吃个小年饭,吃小年饭时要秉烛烧香放炮竹,还有把家里尘封的灯笼拿出来试试。那时候一般大姓人家都有一对大灯笼,上面印有家姓和堂名。平时都是收起来的,只有逢到过年、娶媳妇、嫁丫头等大事才拿出来挂一下。
这一天也是祭祀灶王之日。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你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你一家。灶王爷要升天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你一家人今年的一言一行,因此你家里就要送灶王爷去天上,送灶王爷的这个仪式就叫“送灶”。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王爷接回家来,就是将新买来的灶王爷像贴到灶台上。因灶王爷下界先要清点名册(所以才有家庭成员都要回家过年一说),以祈求灶王爷降吉祥于全家人,多带点儿钱来分分。祭灶不仅是为了免灾,也是为了祈福明年。
二十四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合肥城里大部分在腊月二十四开始扫尘,但是北城多是腊月十八、十九。男人负责力气活,将屋内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彻底清扫一下,还有把平常不用的碟子、盆、酒盅、酒壶拿出来洗干净以备过年用。拆洗被子、衣服,这活就是女人的了,盖了一冬的垫的、盖的统统拿出来拆的拆洗的洗。洗好被子还要洗衣服,旧时一般人家结婚时的棉衣棉裤要穿很久很久,有的甚至要穿到老,只是外面的罩褂罩裤三五年重置一下。一到年关都要脱下来洗,又没有替换的,天晴还好天把就干了,碰到雨雪天就热闹了。
二十七杀年猪
扫完尘已经是腊月二十六七了,在此之前该给小孩子做件把新衣服的已经都做好过了,大人们一门心思忙着打年货了。家里养猪的开始杀了。这个时候杀猪叫“杀年猪”,杀年猪很热闹。这个热闹不是指打锣敲鼓放炮仗,而是说有一家杀年猪全村人都去“打晃”(合肥老话:猪血。也有说血旺的)。
所谓“打晃”就是杀猪人家请来杀猪匠把猪杀了,接下来的猪血放在一边,然后烫猪去毛,开肠破肚后割下猪头,顺手割下几斤颈口肉,这时猪血已经凝住了,杀猪人家将这两样东西一锅烩好后,连汤带水全村人一家一碗图个热闹。猪杀好了大部分自家留着过年,剩下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你家三斤他家五斤就分掉了,到年关了谁家不缺钱,很少有给钱的,大部分是赊账到明年开春有收割了再给钱。
二十九打好酒
进入冬季,合肥人就开始家家准备腌制咸货了,传统品种有,咸鸭、咸鸡、咸鱼、咸肉、咸蛋、雪里蕻、萝卜干、各种干菜等等。而腊月二十九的打年货主要是置办一些过年时吃的和用的,打酒买肉,宰鸡买鸭;发面蒸馒头、蒸包子、蒸年糕;贴对联,挂灯笼,忙得不亦乐乎,不把家装扮得红红火火誓不罢休。
重头戏是年三十那顿年饭。这年饭应该是全家一年中最好的一顿饭,鸡、鱼、肉、圆是必须有的。还要有一些瓜子、花生、欢团糖果之类的;再就是准备一些香、烛、炮仗,年画、五福和门对。家有小姑娘、新媳妇的还要买一点梳头油、雪花膏,扯个二尺红头绳、再买上两朵小红花。
老早的年画很多,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余)”、“鸳鸯戏水”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子四进士”、“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