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这个牛郎织女相会的“中国情人节”,在浙江温岭的石塘镇等地却是围绕着爱情的结晶——孩子来展开的,村民称七夕为“小人节”,人们在这天祭祀当地人所称的“七娘妈”,也就是七夕神话人物织女。
13日一早,浙江温岭石塘镇家有儿童的村民就已在门前设置供桌,摆放传统的纸质彩亭、彩轿和水果、米面、香烛,祭祀织女“七娘妈”,祈愿儿童健康成长。
村民告诉记者,祭祀的主祭者一般为家中的女性长辈,多是孩子的奶奶、外婆。一般男孩子要摆彩亭,女孩子摆彩亭。仪式结束后,就要将彩亭、彩轿焚化献给小孩的“保护神”七娘妈,中午还要宴请客人,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对于16岁的陈星宇来说,这天是他的“成人礼”,常年跟随父母居住在温岭市区的陈星宇往年都没能过上“小人节”,由于16岁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奶奶坚持要为他举办这一仪式,还准备了代表已经长大成人的特殊彩亭“满金亭”。
“小人节”具有明显的闽南文化特性,与台南、高雄等地供奉织女“七娘妈”彩亭的习俗相似。石塘先民于300多年前从闽南迁入,“小人节”的习俗源自北宋,几百年来被村民们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彩亭、彩轿作为祭祀用品的核心,其工艺精美、独特,用彩色的纸扎出来的戏曲人物玩偶站立在两层或三层的古亭上,神色各异、栩栩如生。
81岁的老人骆业生从28岁起开始跟随师傅学习制作彩亭彩轿,直到今天仍戴着老花镜与儿媳、孙女三代合作,共同制作彩亭。骆老先生14岁的孙女骆诗翼从小就热爱这门独特的艺术,从初中开始向爷爷“拜师学艺”。
“小人节等民间节日传统是一种生命教育,”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会长童芍素说,“健康、善良、聪慧、勤劳这些祈愿都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基本价值观。”
但是,随着年轻人逐渐在外学习、工作,这一习俗正在渐渐弱化。记者了解到,很多90后、00后都是在家中长辈的催促下勉强参与“小人节”的祭祀活动。童芍素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节日对“宅男宅女”而言多是看电视、上网,缺乏与他人的交往。而传统的民俗节日是一种公共文化空间,孩子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