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观后感(一)
浴 火
《辛亥革命》观后感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垂死的凤凰投入火中,在火中浴火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为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在清朝末年,王室宗亲,贵族官吏,因循守旧,粉饰虚张,老百姓则各个苟且偷生,蒙昧无知。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与异族。物竞天择,世界列强,都是因为革命才得以强盛的!中国又岂能不思革命,只靠封建统治,垂死挣扎?凤凰涅盘,只有浴火才能重生,革命就是那熊熊烈火。中国要想傲然与世界,就必须沐浴战火,经革命之锤炼!
凤凰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才能得以重生。中国的革命,也是艰难,困苦的!广州起义,86名烈士,86条年轻的生命,看着他们满脸的鲜血!耳边还能听见他们在槟榔屿放肆的笑声。虽然满脸鲜血,但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因为他们获得了新生,他们正在帮助中华民族涅盘重生!广州起义失败,但革命烽火不息,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为必然。
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就在这期间的一个小细节引人深思。 有个小女孩问他,在中国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脚?是不是很疼很疼啊?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深深的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这样的政府,这样的社会制度,留之何用!只有凤凰涅盘,浴火重生,通过革命,才能改变这一切!
革命,在人们心底燃起年轻的火焰,让中国重新获得年轻的生命,在孙文先生的领导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的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
如今,中国得以浴火重生,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宣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这个被国人和世界普遍认同的被形象称作“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在十八大和全国两会后成为网络热词,成为中心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全面阐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辛亥革命观后感(二)
我写“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有感”
文/冀彦峰
2011年5月24日,“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组织“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暨武昌首义一百周年”参会人员近一百人,前往武昌首义广场,瞻仰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塑像,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该博物馆建筑整体红色,当地人亲切称之“红楼”)。期间,我陪同年迈的父母一同前往。
为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博物馆正在整修,没能进入博物馆内部实为憾事;但陪同的讲解员口吐兰馨、情真意切地给我们回顾了辛亥革命的惨烈和卓绝。小伙子讲的荡气回肠,我们听的心潮激荡,而广场上的广玉兰花正绚烂地开放在和煦敞亮的蓝天下。
红楼之行带给我很多的启示:回想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者,为搬倒压在中国人民头上几千年的封建大山,勇于战斗,敢于牺牲,血洒武昌,向封建帝制打响了首义第一枪,从而吹响了埋葬封建主义的进军号,为中国人民掀开了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可以说,在二十世纪的百年风云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有感于此,我在本次活动结束时,在组委会提供的留言册中作一四言小诗如下:
辛亥百年成过往, 几度探索几悲伤;
莫道家国多苦难, 盛世中华耀东方 。
5天的行程中,辛亥革命的先辈刘况先生之子、团中央《辅导员》美编、中国少先队队徽的设计者、81岁高龄的刘恪山老先生,始终与我们在一起,与会者都尊称他刘老。刘老是中国美术协会、书法协会和工艺协会的会员,还是社会名人工委的常务理事,担任中国民间美术委员会的副主任一职,尽管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社会活动频繁。他学识渊博,谈吐风趣,在组织的“百年中华回顾与展望文化论坛”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均做了激情洋溢的报告,让与会者受益良多。
5月29日,在从六朝古都南京返回故乡山西长治的路上,我试着用手机将写就的小诗发给了刘老,奢望得到他的指点一二。一无名小辈,日常也没什么交往,却冒昧如此,想想都觉得可笑,短信发出后我就后悔了。
透过车窗,一畦畦翠绿的稻田飞掠而过,远处水田中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水牛点缀其间,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江南画卷呀。
手机的音乐响起,我接听:“你好,我是刘恪山。”
我大喜过望:“刘老,您好。打扰您了。”
“哦,没有。你发来的诗,我谈谈感觉。整体上还不错,前三句可用,第四句有点白了。诗贵在含蓄,在含蓄中表情达意才为诗的高境界。你再推敲推敲。”
“谢谢,谢谢刘老。”电话挂了,激动的情绪久久未息:刘老学富五车、名冠艺海、一生锦绣,却能平易如此,亲近晚生,多么虚怀慈善的老者啊。
到家后,我按照刘老的建议,对小诗第四句做了修改:二稿是“天下为公旌旗扬”,三稿是“天下为公是故乡”。期间我又两次与刘老通话,都得到了刘老的耐心指教,刘老在电话中还过问了我的工作和父母情况,谈到如何创作诗时,教导我要多阅读、多背诵唐宋诗词,从中汲取营养;要多读一些古典文学名着,不仅有益于写作的提高,而且对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小诗的几次推敲修改,终觉不妥。想百年中国的血雨腥风,亿万民众的苦难悲惨;想革命志士的前赴后继,万千烈士的浴血奋斗;看今日中华的繁荣昌盛,人民大众的幸福安宁。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倍当珍惜呀。心意茫茫、思绪翻腾。猛然间,1949年毛泽东主席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脑海里闪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对,能否借用毛主席的末句诗作为我小诗的第四句呢,这样,似乎更能说明革命成功的艰难、更能含蓄表达诗的意境和美感。
最后,小诗定稿为:
辛亥百年成过往,几度求索几悲伤;
莫叹家国多苦难,人间正道是沧桑 。
2011年5月24日于武昌红楼,再稿于山西长治
相关搜索:观后感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