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博物馆
在观前街东端,乘三轮车继续往东,穿过苏州老城的最深处,那些你跟团 百次也不可能转进来的地道苏州傍水而建的老街巷。青石铺的路,石条砌就的河岸,河边驴柳配着粉墙黑瓦的房子,转了三个弯,过了两座桥,看见几家人气很旺的点心铺子.以及无数一口吴语的白发老人,来到一家光绪年问的深宅大院门口,就是昆曲博物馆了。还没有踏进门,就有盘旋在廊柱间的伊呀唱声,绕梁不绝。
主展馆的橱窗里陈列着《牡丹亭》、 《长生殿》、《桃花扇》等经典曲目的经典人物造型,在昏暗的灯光下.令人不知道今夕何夕,只觉得恍惚。那些梦幻的场景、美轮美奂的服饰,会让喜欢完美细节的你.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尽管对于昆曲,你也许完全是个外行,但你还是会觉得眼前的一切美不胜收。出门还有阳光照在你脸上,你会像杜丽娘那样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原路返回,走在大儒巷,听城市喧闹声,看街边卖的日常物品,在巷口吃一碗藏书羊肉,肉嫩汤鲜。精明的你一算账,此行不到10元钱,你会觉得自己这一趟,真是精神物质双丰收。
沧浪亭
苏州的园林虽然各有各的妙处,可是如果你多看了几个园子,则难免把这些妙处搞混淆,记不清哪个妙处是属于哪个园子的了。独有位于人民路的沧浪亭,你还没有进园,就看到了它跟所有其他园林的不同意趣。
水当然是园林的精华,而沧浪亭的一泓水,竟然在园子外面。是的,你要先从平桥走过,到葑溪的彼岸入园。这时你大概会想起两百多年前的某个中秋夜,苏州历史上最恩爱的一对夫妻曾携手入园赏月。沈复在其传世名作《浮生六记》里写道: “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苍翠。”你也入园,上当中那个山坡,还是参天古树,绿得滴翠的树荫下,还是一个古意盎然的亭子,即便是正午,亭子里也是清凉无比。但是登高而望,是苏州城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而非沈氏所言“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
和其他所有园林的精致优雅不同,沧浪亭自里向外,散发的是一种山林野趣,树古竹乱,似乎从来不曾修剪,石头一律的古拙,也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似乎从它们的太湖老家搬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在山林之间,空气也透着一丝甜香。沧浪亭适合下小雨的午后来赏玩,游园后在近门口的茶楼泡一壶碧螺春新茶,喝起来你才会感慨:真是在正确的地方喝到正确的茶。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始建于五代,属于吴越广陵郡王钱元。南园的一部分,后由北宋诗人苏子美重建。如果在苏州,你只想看一个园林,那就来沧浪亭吧。处女座当然没有理由放过沧浪亭。洁净、恬淡、完美,沧浪亭具有的正是远离城市喧嚣与人际无常的处女座所寻求的。如果说昆曲博物馆还不能让残留的丝丝倦意褪去,那么在这里,一种享受已经在渐渐逼近。
灵岩山
你看老派的苏州人写的文章,有朋友来苏州,看过苏州的园林,登虎丘之后,都来灵岩山。和海拔34米高的名山虎丘相比,这里显然真正有山的味道,并且极其安静,不会有走不完的旅行团和缠着要跟你说几句心里话的算命先生。
渐行渐高,路旁修竹掩映,石头路有些硌脚,但其实是筑路人的一种善意——陡峭的山路即便下雨也不容易打滑。市声越来越远的时候,你看见灵岩山寺的黄墙了。
灵岩山又称石城山、石鼓山、砚石山、象山。在春秋时代,曾是吴王夫差的馆娃宫。东晋时司徒陆玩舍室为寺,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智积来此讲经弘法,佛寺建置更趋完善。后几经毁建,成就过不少大德高僧。印光(1861—1940年)法师是近代佛教的著名人物。1937年至1940年,印光法师避居灵岩山寺,专心念佛,创建净土宗道场。灵岩山寺就此成了江南最著名的净土道场。
虽然远离苏州I市区,而且灵岩山对江南人来说已经是高山了,但是这里香火依然很旺。看左右的香客都是一口吴侬软语,每人买一块钱的门票进寺,甚至有个人说“不好意思,没有零钱,,也径自走进去了,他们都是轻车熟路的样子,一定是本地的,经常来吧。灵岩山空灵秀美,山寺也有一种古气,让人感到亲切,而当你登山登得手脚发软、饥肠辘嘏的时候,素面馆一碗双菇面才真是安慰。
灵岩山被佛光所照,恰好映出了处女座埋藏在潜单词深处的渴望,处女座在生活中精打细算没有一丝情趣,性格孤僻并且常得罪人,如果你是一位在生活中受尽委屈的处女座,那就来灵岩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