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女性痛经的一种常见类型,妇科专家指出原发性痛经多呈痉挛性,严重者还可能伴发恶心呕吐、胃肠不适、头痛等症状。专家建议痛经严重的女性最好还是医院检查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下面是专家介绍的原发性痛经的常识。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有哪些
年龄——是痛经发生中的重要因素。在月经初潮的最初几个月发生痛经极少,随后发生率迅速升高16~18岁时达到顶峰(82%)30~35岁以后逐渐下降,在生育年龄中期稳定在40%左右,以后更低50岁时维持在20%。性生活的开始,可以降低痛经的发生率。对瑞典19岁女青年的追踪调查5年结果表明,到24岁时痛经发生率从72%下降至67%。严重程度也下降。
分娩——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有过足月妊娠分娩史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无妊娠史及有妊娠但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者因为近足月时子宫支配平滑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全部消失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也降低;产后,这些神经末梢仅部分再生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能恢复到孕前水平。这种足月妊娠后子宫神经肌肉活性的改变,可以解释足月产后痛经减轻或消失的原因,但流产者无上述改变。另外,初潮早或月经期长经量多的妇女,痛经严重。服避孕药者,痛经发生率明显降低痛经还表现一定的家族特性痛经者的母亲及姐妹也常有痛经吸烟者痛经程度减轻。文化水平、体力活动与痛经无关。
和痛经有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特殊的职业及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一定关系,长期接触汞、苯类化合物(即使是低浓度)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增加寒冷的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关。
精神因素:有关精神因素与痛经的关系历年来一直在讨论中,结果不一致,有人认为痛经妇女精神因素也很重要常表现自我调节不良比较压抑焦虑和内向严重痛经者比无痛经者在兴趣情绪等方面更具女性化特点。也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只是影响了对疼痛的反应,而非致病性因素。
原发性痛经一般均认为应归咎于以下几种原因: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体姿及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
继发性痛经 痛经病人经双合诊发现盆腔器官有病变者为继发性痛经。常由于局部异常体征尚不明显时误诊为原发性痛经,因而对痛经开始于初潮后3年以上者,应考虑继发性痛经之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青年女性继发性痛经之常见原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它与原发性痛经症状极相似。如果病人有进行性痛经或内膜异位症家族史(母或姐妹中有患此病者),应早作腹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以保存生育能力。
此外,继发性痛经病因有:先天性子宫畸形(包括双角子宫、中隔子宫、残角子宫、阴道横隔等)、盆腔炎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子宫粘连、宫颈管狭窄、卵巢囊肿及盆腔瘀血综合征等。
除痛经外,月经期伴有体温升高者应考虑盆腔炎。带宫腔节育器痛经者占带器妇女的5%左右。如无感染情况,痛经发生原因可能是节育器刺激内膜,PGs释出过多导致子宫肌肉收缩过强所致。
子宫畸形、生殖道下段完全阻塞之病人,可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初潮年龄已过仍无月经来潮,而其他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正常。周期性下腹疼痛乃继发于生殖道积血,一般在乳房发育开始后2~3年内出现。生殖道畸形阻塞、处女膜闭锁及阴道横隔,通过妇科检查很易得到诊断。而如融合缺陷形成一侧生殖道阻塞、对侧通畅者则较难诊断,如未分离之双子宫、一侧阴道盲端或有一与阴道不相通的残角子宫,这类病人有渐渐加重的痛经史,扪诊可触得肿块,易误诊为阴道囊肿或卵巢肿瘤。
腺肌病、内膜息肉及子宫肌瘤均较罕见于青春期少女。由这类病变诱发之痛经常在25岁后出现,疼痛类型不定,疼痛持续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