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枭雄——萨达姆的8个心理顽疾。
他名字的含义是“坚定不移的战斗者”他的三部文学作品只有一个主题:决不低头!当西方记者把他比作人类文明公敌希特勒时,他不认同:“希特勒太软弱了”。
然而在伊拉克时间2003年12月14日,他被俘的第二天,2500万伊拉克国民及全球数十亿观众在电视里看到,敌军医生一声令下,他乖乖地张开了嘴巴。
一个胆敢发动两伊战争、入侵科威特、屠杀库尔德人以及残酷镇压什叶派穆斯林起义的铁腕君王,在美国人的摄像机前成了一个被随意摆布的小丑。
随后的狱中审讯,他又回复了以前的暴烈形象,声称自己依然是伊拉克总统,不肯低头。九个月来,从流亡、抵抗、被捕到最终的监狱生活,他心里在经历着什么?
细节一:《罪与罚》
12月15日,美军向部分国家的记者展示了萨达姆被捕前住过的农舍。记者发现,在萨达姆的床头赫然摆着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罪与罚》。从小说情节中或许可以窥视萨达姆的内心世界:法律系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被贫穷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幻想摆脱这一切,幻想为人类造福,但他选择的“斗争”道路却是不择手段地首先保证个人的“自由”。于是他不断杀人,罪行累累,直至最后自首。但最终,他并不认为自己有罪,自己的罪只在于没能坚持住。
精神分析结论:阉割焦虑。阉割焦虑,也就是通过对自我的伤残,来博取父亲的宽恕和慈爱,并分享父亲的权力。阉割焦虑能解释萨达姆的一些让人们费解的行为,固着在此阶段的男人往往幻想自己是一个女人,这意味着遭到阉割,也就是身体伤残。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萨达姆与先知达成契约——如果伊拉克能赢得这场战争,他就用自己的鲜血誊写一遍《古兰经》。伊斯兰教是禁止用鲜血誊写《古兰经》的,然而在此后近十年间,他依然一意孤行,捐赠了28公斤鲜血,写成605页的《古兰经》。
在他自己创作的小说《扎比芭与国王》中:国王担心在他死后人民污辱他的尸体,为此问扎比芭:“人民需要国王严厉管制吗?”她答道:“要的,国王。”
口腔性格表现为对爱的需求,而且需要即刻就得到满足,有人将这称为“快意恩仇”。这很像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对母亲的要求。
流亡期间萨达姆依然冒险与宠妻联系,是口腔性格的典型表现。在他写的《扎比芭和国王》中,国王说:“我是伟大领袖,你们必须服从我,此外,你们还须爱我。”萨达姆多次采用暗杀行动以迅速达到目的,也是此性格的表现。被捕后,他的囚室里不但摆放着死去儿子的照片,旁边竟然还放着小布什的照片,“快意恩仇”之感极其强烈。
细节六: 怒骂临管会
12月14日下午,在美国官员的带领下,4名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成员去“看望”萨达姆。他看到了身穿白长袍、黑夹克、坐在床上的萨达姆。萨达姆认出了临管会成员之一的帕沙希。他对帕沙希说:“你以前是我的外交部长,你和这些人搞到一起干什么?”帕沙希没有理会他。……一名临管会成员问萨达姆,在被美军抓获前他为何不自杀,并说“你是一个懦夫!”萨达姆听了这话,开始用他所知道的所有脏话怒骂他们。
精神分析结论:俄底浦斯情节
萨达姆是遗腹子,叔叔按当地风俗成为继父,“杀父娶母”的俄底浦斯情节因此显得更为明显和正义。叔叔取代父亲的位置,对自己并不热情,导致了萨达姆的仇恨。正是萨达姆幼儿期的这种本能愿望和心理冲突,以及与之相连的恐惧中产生的幻想,成为他日后政治生涯中重要的潜意识和内驱力。
被捕后,萨达姆对美国人表现顺从,对伊拉克新领导人却激动地辱骂,也许是因为新总统更接近叔叔的角色,而伊拉克则代表母亲。萨达姆不选择自杀,潜意识中的台词也许是:只要父亲不死,叔叔永远也不可能占有母亲。
细节七:“新选举中我将获胜”
12月19日,《纽约邮报》报道,接受审讯时,萨达姆声称他的政府从未投降过,也未曾犯过任何暴行。他说自己是一名“公正而公平”的领导人,他的政权不曾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不曾与拉登及任何恐怖分子有联系。他还说在伊拉克举行的新选举中,狱中的他将以压倒优势获胜。他拒绝服从审讯人员的命令——站着回答问题。他说,“我现在要坐下来。我是伊拉克的总统,你不能用这种方式对待你的总统。”
现在,萨达姆最关心的是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他可能会步前塞尔维亚强权人物米洛舍维奇的后尘,在狱中拒绝与美国合作。乔治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吉奥德分析说:“我们看到在他被抓获时,他的心理已经完全崩溃了。他出生在一间泥屋里,然后他的人生上升至非常辉煌的高度,然后再次回落到泥屋,不仅回到泥屋,而且还钻到泥屋下面的洞中。但是现在,他的防御心理又恢复了,他看上去非常关注自己形象的修复。”
细节八: 阿德瓦镇河岸
12月21日,萨达姆藏身的那个农场,其主人被逮捕。这个农场的主人是萨达姆忠实的追随者,1959年,他就曾帮助过萨达姆。当时萨达姆22岁,与同伴刺杀伊拉克前军事统治者失败后,从该农场边上游过底格里斯河成功逃脱,自此逐渐成就帝业,开创了一个萨达姆时代。
距离他家乡提克里特16公里的达瓦尔镇,因此一直被他视为福地,在农场的河对岸,他还修建了一座豪华行宫,每年都会到这片河岸边,以纪念当年的经历。44年之后,他又在同一片河岸边被捕,萨达姆时代从而宣告结束。
精神分析结论:自我崇拜
小男孩有意识地模仿父亲,这是一种通常现象,但萨达姆自小就缺乏认同对象——父亲,所以萨达姆只能自我认同,这也造就了自我崇拜。选择阿德瓦镇河岸的这个农场藏身,便可视做自我崇拜,他将自己的发迹地当作圣地膜拜。这种心理形成后终生不会更改。去年,萨达姆的一个情妇在接受ABC采访时说,萨达姆根本就不信真主,他只相信他自己,每天他都要照好几次镜子,边照边自言自语说,“我是萨达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