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零……”我在铃声中结束了《认识东南西北》这堂课的教学。我开始整理教具,准备离开教室,突然班里个子最小,但脑子转得最快的两个小男孩手里拿着我刚发的学具—指南针走过来,一脸迷惑的问我:“蔡老师,这个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啊?”说着,其中一个男孩还指着指南针北字上的箭头说:“您看,这明明就是指北针嘛?”我一脸茫然……
原来由于刚才课堂上我提到了指南针,而且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指南针能够帮助我们辨认方向的功能,而对指南针的来源及发展历史根本就是只字未提,而孩子们却对这块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啊,那是一股浓厚的学习劲头,犹如雨后春笋般,是那么美好,差点被我掩盖了,顿时一种罪恶感油然而生。
于是课后我去查了一些资料:原因在于,古代中国人指北不用指南针,而用北极星。中国是个天文学发达的国家,而且位于北半球。从史前时代,中国人就对天上的恒星、行星、星座很感兴趣,勤于观察。他们对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是相当熟悉的。这7颗亮星中的4颗组成斗形,另3颗组成斗柄;而且用北斗星很容易找到位于天北极的十分耀眼的北极星。用北极星指北是中国人的常识、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的习惯。有这个指北的标志物,任何事物是不能和它争锋抗衡的,也不允许与它争,就如同日出指东一样。正因为如此,指南针的“老祖宗” 也是制成北斗7星的形状,叫司南。
有了这些知识,我便去解除孩子们心中的疑惑,孩子们乐了,自己心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我更是收获满满!突然,感觉自己对教学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学相长,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与学相辅相成,从而使师生共同成长。而且各学科之间的教学是相通的,不是局限于某一领域的,而具有拓展性,可以无限延伸的,数学教学更不应该局限于算理与算法的教学。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更让我惊异,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我们教学者去发现,去挖掘!如果能够利用孩子们的兴趣特点作为我们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策略和依据,来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和提高,那一定会是一堂值得期待的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