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娄
中国东北古代民族。来源于肃慎。活动区域与肃慎大体相同而略有扩大,汉至两晋时(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分布在今辽宁省东北部及吉林、 黑龙江省东半部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辽阔地区。各部落“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父子相传,还没有统一的部落联盟首领。两汉时,他们受着建立在今松花江中游一带的扶余政权的压迫和剥削,不能自通于中原。三国时魏黄初中(220~226)起而反抗扶余,并向魏贡纳貂皮。约在三国时,挹娄已完全摆脱对扶余的从属关系,屡次来中原王朝贡矢石,说明他们已直接臣服于中原王朝。
挹娄人与中原王朝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起来,“挹娄貂”在三国时驰名中原,成为社会上的御寒珍品。近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黑龙江和绥芬河流域发掘有汉代五铢钱,在黑龙江省宁安县挹娄人遗址中出土有石镰、穿空石刀、陶豆;在依兰县倭肯哈达洞穴中发现有汉区习见的经过琢磨的玉石。这些都生动地反映了挹娄人和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中国考古工作者还在挹娄遗址中发现大量石镞、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籽粒、纺轮和猪骨,并发现其住址为半地穴式,与史书记载完全相符。挹娄人住土穴,认为越深越好。高贵的“大家”,土穴深“至接九梯”,显然已有了贫富的差别,但阶级划分还不明显。挹娄的生产力比以前有所发展,有农业,种植五谷。善于养猪,食猪肉,穿猪皮制成的衣服。又能织麻布。挹娄人所用箭以青石为镞,上施毒药猎取野兽,狩猎仍占有重要地位。挹娄人还善于使船,史称:挹娄“便乘船,好寇掠,邻国畏患,而卒不能服”。大概是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发展时的一种社会现象。
由于《后汉书》与《三国志》作《挹娄传》,《晋书》又立《肃慎传》,古人虽已说明汉晋时挹娄即先秦肃慎,然而两名并见,活动范围与生产、生活状况均略有差异,因而中外学者对挹娄是肃慎在不同时期的改称还是肃慎人的一支,以及挹娄人分布区域的大小,看法尚未完全统一。
参考书目
《后汉书·挹娄传》卷八十五,中华书局,北京,1982。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北京,1961。
王钟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