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有些会计政策具有选择性。企业在面对这些具有选择性的会计政策时是否都会选择同一种会计政策的方法?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企业在具体进行某个会计政策选择时,会考虑很多种动因,以实现本企业的目标。这些动因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当的。其中,对于不当的动因,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来给予遏制。本文分别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必然性来具体分析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1.合理避税
避税可以让企业有更多的利润,实现更大的利益,因此,企业就会千方百计的去选择那些能少交税或不交税的会计政策来进行避税,企业避税可以为企业减轻税负,节约资金,增强竞争力,也可以使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更为合理有效。另外,企业合理避税,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税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因而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为其开展提供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2.资本市场运作
一方面,企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是为了取得贷款筹措资金。贷款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银行在考虑贷款给企业时,必须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或是提出一些限制性条款。作为企业的管理当局,为顺利地筹集款项,就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另一方面,企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是为了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需要。发行股票以及上市,能够扩大企业的筹资来源,有效地扩大上市公司的知名度,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信誉,所以这也是很多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个动因。
3.避免处罚
由于我国会计相关法规的逐渐完善,会计主体在选择会计政策时,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避免处罚,来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这一点对上市公司更甚,如上市后,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终止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比如说,如果某上市公司前两年连续亏损,则第三年的盈利情况对该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否能在证券交易所继续挂牌交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时,该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来增加该公司的利润。
4.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是财务报告信息编制、生成的基础,但会计政策的选择亦为企业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盈余管理是追求一种令自己满意的财务状态,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因此企业往往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来达到其盈余管理的目的。
1.会计方法选择地多样性
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准则的制定机构就放宽了对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权限,对同样的会计事项同时赋予了多种会计处理方式,这些并存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为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提供了选择权。那么,企业在对一些会计事项进行处理时,必然会先选择会计处理方法,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
2.经济业务的复杂性
由于市场具有不确定性,从会计角度出发,企业的会计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适应性,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应对不断出现和变化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现今的经济社会中,无论是企业的组织形式还是其经济性质都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会计准则作为普遍性的指导原则可适用各种类型的企业,涉及到具体会计实务处理的会计政策则因企业经济业务性质的不同而应有所区别。
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贯穿于会计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全过程,所有的实施过程都要财务人员来完成。因此,要重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让他们充分认识会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监管部门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是公司信息披露的最低限度。虽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规定了在报表附注中披露重大会计政策,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中并不规范。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和惩处力度。同时还应该加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政策披露是否规范的监督。
要设计比较合理的管理层薪酬。在代理人的业绩衡量标准上,不仅采用会计数据,同时还应采用股价和其他非财务数据,减少对会计数据的依赖,增强业绩指标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建立完善的、公平的经理人激励机制,健全考核制度,将其薪酬与企业长期绩效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