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006年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发布的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不仅理念先进、体系完整,而且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进一步缩小了会计收益调整空间,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考验,对企业财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转变观念加强职业判断是关键
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它是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会计制度。而新会计准则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讲究以原则为基础,允许财务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做账,以求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IFRS不会告诉你什么不许做,只要求遵照它的精神去做,因此给了财会人员做账时很大的自由度。”普华永道审计部总监金以文表示。 而这种自由度的空间是需要以正确的职业判断为基准的。“这就要财务人员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不能太依赖制度上的东西。更多自主判断的空间,需要在思维上有一个大的突破。而这不可能一朝一夕实现,会有一个持续的渐进过程。会计人员必须知道哪些可以自主判断,而哪些不能超越,必须按准则做”ACCA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姚志君强调。
如今,执行新的准则虽不至于对公司损益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强化了企业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便于决策的会计信息的理念,因此对财务信息系统需要进行必要调整。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1)会计法律、法规。包括《会计法》、《公司法》、《税法》等会计法律规范,以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技术规范。为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提供了法律约束,限制了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任意性。同时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本身就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有关规定越完善、可操作性越强,判断的任意性就越小。
(2)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生产经营特点不同,企业的经济业务必然存在差别,对会计信息的报告范围和报告程度也会不同。会计职业判断要求考虑到企业现在和将来的财务环境和经营状况,不同的生产经营特点也必将影响到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
(二)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会计职业判断在应用中碰到了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总体偏低
在我国的会计人员队伍中,有少数的会计人员仍然扮演着账房先生的角色,只实现了会计核算的职能,即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头到尾加以记录。他们实现的是一种事后报告,很难在事前给出准确的预测,无法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做出合理和准确的职业判断。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他们没能接受到正规的专业教育,仅仅凭多年从事会计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来处理经济事项。而他们所积累的经验,可能又是一些错误的经验,不符合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虽然接受了正规的专业教育,但是他们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他们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还停留在若干年实践前的水平,而会计法律规范和会计技术规范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他们从学校里带出来的知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要求。在现阶段,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理论而轻实践,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供参考,仅仅按照书本知识的指导而做出的职业判断,往往也是不够准确的。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歪曲或掩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除了要依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现在和将来的财务环境和经营状况。而评价企业现在和将来的财务环境和经验状况,又要依赖于一定的会计信息,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虚假会计信息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旦会计人员以失真的会计信息作为参考依据来做出职业判断,它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将很难得到保障,它的重要作用当然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从外在环境方面限制了会计职业判断在中国的应用。
受到以上两大障碍的影响,如何消除它们的消极影响已经成为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要想使得会计职业判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除了想办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需要创造一个健康的会计环境。
(三)转变传统观念,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各行业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习惯于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来处理经济事项。此外,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和运用也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从而限制了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范围。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和不确定性的会计实务。而在新形势下,复杂和不确定性的会计实务无处不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新思维方式,改变过去墨守陈规的旧习,积极主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1)就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而言,一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以确保上市公司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二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从各自具体情况出发,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针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
(2)就企业外部会计监管系统而言,要充分利用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法律规范的作用,建立以“行业自律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监管体系:一是尽快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并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二是要加强政府的外部监督作用,即由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的财务检查和审计,尤其是要加强监督和检查企业对会计准则、制度的执行情况,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任意性,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三是加强法律规范的作用,完善的法律规范可以防止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之便,蓄意做出错误的会计判断,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在法制建设方面,不仅要完善立法,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还应明确规定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督促会计人员在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职业判断。
要使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首先,要注重培养在校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争取使得他们在校期间就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其次,会计主管部门要组织并且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形成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
(一)感受学习是压力更是动力
“后续教育是行业本身决定的,也是竞争决定的。”越来越近的国际化同样需要会计人员去不断学习和深化。面对持续不断地学习,会计从业人员应有好的心态,毕竟持续再学习是这一行业的特点,虽说有些辛苦,但是更觉得充实。同时外界的动力也督促自己不断地学习。随着工作的不断拓展,需要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惯性。在专业的领域走得越远,觉得自己欠缺的东西越多。“养成读书的习惯是相当好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 是把会计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是真正热爱从而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是否自主学习或许可以成为甄别压力、动力的分水岭。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和不断完善,被动学习也能转变成主动学习。比如,一个小企业的财务人员通过充电获得了其他的机会,当他学习的东西能够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时,就会逐渐自主地学习。 而让自己做得更好,在岗位上有所提高也是人们学习的推动力之一。毋庸置疑的是,充电的多少和职业发展的快慢几乎是成正比,这也使得更多的会计人员加入到充电大军中去。应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行业发展新要求、会计环境变化新趋势为出发点,以学习掌握新会计理论、会计知识、会计准则为重点,以提高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主线,注重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不断改进培训的方法,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1)要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人的素质非常重要。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不仅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我国有关会计法规的明文规定,更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起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工作需要。
(2)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要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科学设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是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关键。选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将重点放在会计人员急需的知识更新、技能补充、思维变革、观念转化、知识结构调整等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会计职业道德等。在具体继续教育的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会计的具体工作差异、会计人员层次差异和行业差异,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会计人员应设定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从培训中真正受益。
(3)改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式,以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要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适用性。应在集中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基础上,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既可运用传统的面授、函授、研讨会、讲座等方法,也可运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在教学方法上,要针对在职人员的特点,尽可能采取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形式,增强内容的可听性、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效性。为保证继续教育质量,应做到管理、培训、检查与考核相分离。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的积极性和优势,逐步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基地网和社会力量办学网、远程教育网。
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可选择性越大,会计职业判断的任意性也就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加以限制。会计人员在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处理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的经济事项时,会计人员要严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长远来看,应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这种方式具有特殊的内在威慑性,并最终促使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