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后,许多国家把政策与环境问题,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效益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把保护资源与环境工作的重点,放在制定经济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长期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规划指导作用。
进入90年代,面对日益关注的环境与经济问题,西方国家的会计,出现了“绿色”化倾向,会计研究人员将资源和环境问题纳入会计研究的范畴,形成了所谓的“绿色会计理论”,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其要点是:
1.认为资源和环境具有“资本”性质,这种资本的价值在于能向人造资本转换,随着这一转换,它自身也逐渐缩小,因此,绿色会计要计量两种资本的转换过程,并确定最佳的转换比率,以利于保持社会资产的总平衡;
2.会计循环不仅包括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基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包括与企业有关的资源、废弃物以及随后的处理;
3.自然资源价值可根据它损耗以后所需的清理费用或以它对未来一代所带来的收益予以贴现等方法来予以估计;
4.必须提供控制污染成本的计算方法、检测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材料以及代替品取代的可能性以及调查可能的回收选择这样的信息以及相应的环境报告。
5.通过环境审计,帮助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确保所有的环境政策符合要求。
在实务上,许多国家的企业会计也开始对环境问题作出反映,并提供信息。如德国和瑞士的一些公司根据工业准则及企业内部准则采用费用成本会计、材料和能源资产负债表、环境审计来确定并反映与环保措施有关的费用,如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废渣处理、分析、控制和遵守、补救、再循环等费用。挪威要求公司的董事会在其年度报告中,必须揭示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企业在这方面的措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应揭示其所有的有关环境的负债。巴西证券交易委员会则建议在董事会报告中,报告有关环境保护的投资。
二、我国的现实选择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自身存在缺陷: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社会利益,从而使得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利益达到非均衡状态,从而难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尤其是,当前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形势相当严峻:森林锐减、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如果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不注意资源的保护与环境的治理,资源和环境问题将会进一步趋向恶化,并且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
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必须边发展、边保护、边治理。政府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护资源和治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加紧环境和资源立法,约束企业、促进企业,而建立环境保护会计则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在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也有可能更为有效地运用环境保护会计。因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虽然其直接生产目的是盈利,但从整个社会生产的宏观目的来看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虽然也存在着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的差别和矛盾,但从根本利益上看,三者是一致的。因此,环境保护会计更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显显示其作用。
环境保护会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建立我国的环境保护会计,有必要在理论上做好准备,必须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判断、推理等形式,客观地、科学地、完整地、逻辑地建立环境保护会计。同时,在借鉴国外先进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我国企业的环境保护会计方法,并作好以下工作:
1.健全环境和资源立法。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若干涉及环境和资源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必须一方面对原有的法律条文加以完善,同时加速有关的立法。
2.强化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广泛开展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讨论和教育,以强化企业这方面的意识。
3.建立我国环境保护会计的准则。为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会计,必须制订环境保护会计准则,否则“各企业可以在其报告中爱怎样写就怎样写,所提供的有关环境保护措施的资料大多数是叙述性的,内容往往不超出公司的政策或意图。”?4.采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实施方案。形势的严峻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开展环境保护会计,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企业的环境保护会计于同一水平,而必须选择某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或当前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企业,加强他们的环境保护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