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RP系统一种作为现代管理手段,将企业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等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整合到一起,能够极大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企业管理还不完善,导致企业在运用ERP进行管理决策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企业应该树立利用ERP系统完善内部控制的理念;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用适合企业发展的ERP软件;加强基础工作建设,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一、前言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起初ERP被定义为应用软件,随着其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企业的认可,现在ERP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也是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重要工具。
ERP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者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打破了传统企业观念的束缚,从供应链角度去优化企业的资源。它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融为一体,来管理现代企业的运行,并将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大化的创造企业价值,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其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综合资源进行协调平衡和优化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ERP的特点
ERP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现代管理手段,其核心理念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都进行整合,有助于实施管理。ERP通过整合供应链环节的各部门的资源,可以提高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企业的整体产出,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ERP管理系统对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信息和处理流程进行统一,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同时,ERP管理系统是将管理思想融于软件系统,用软件系统展现管理思想,通过将历史信息、当前信息和预期信息集中到一起,建立统一、共享的数据库,进而实现企业的信息集成化,达到集成化管理的目的。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摆脱的传统企业的竞争,即不再是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自身的资源已经远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而是需要结合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等,只有将这些资源纳入企业的供应链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ERP能够减轻企业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ERP的管理思想注重事前反思、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从而实现某些事务过程的数据的自动生成和核算分录,这样不仅降低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有助于避免会计工作的错误,保证会计记录和处理的准确,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由于ERP管理系统对财务的来龙去脉有详细的记录,易于会计人员对细节的够把握,从而更好的实现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三、ERP在我国企业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理论上讲ERP能够对企业的各种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尚不完善,ERP系统在我国企业会计应用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ERP系统对企业财务信息资源的有效优化和规范。
(一)企业对ERP系统的了解有待提升
企业只有对ERP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最大化的利用ERP为企业的管理服务。但是,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对ERP的认识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充分认识并利用ERP为其服务,而有的企业对ERP软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甚至很多企业的领导对ERP系统的认识也较为模糊,认为ERP系统只是一种单纯的应用软件,信息流是企业管理最主要的部分,忽视了人力物力等软实力,使得ERP系统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由于认识的不到位,会导致企业缺乏完善的ERP系统的培训课程。没有对会计人员相应的培训,使企业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遇到极大的挑战。
(二)企业对ERP软件的选择存在缺乏科学性
我国选择ERP系统软件主要通过三种渠道:第一,购买国外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的ERP软件,这类软件的缺点是价格较为昂贵,并且不完全符合国内企业的特点;第二,购买国内自主研发的ERP软件,这类软件符合我国的企业管理特色和会计制度,但是对ERP系统的理论开发、程序设计方面与国外先进的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第三是针对企业自身特点,自主进行系统开发,这种方式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成本相对较高。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应该如何合理选择ERP软件,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该软件的依赖程度,而目前,我国有些企业在选择ERP软件时往往认为国外的、新型的软件就是最优的,而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企业进行ERP管理,需要有完善的基础工作作为支撑,主要体现在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基础数据标准化的工作与ERP系统的对接上,而目前企业的基础工作相对滞后。第一,企业生产系统运行不规范,很多企业不具备ERP系统运行的基础要求,缺乏准确和完整的数据。其次,企业生产过程不稳定,ERP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生产的稳定运行和信息的畅通传递,而国内企业的生产过程经常由于设备故障的技术问题和加工瑕疵的质量问题而中断,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无法按照预定计划运行,经常处于不可控的状态,导致ERP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第三,企业管理机制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目前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的时间不长,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还不习惯市场经济下的管理方式,市场意识较弱,不愿变革创新;再加上外部市场不健全,经常出现行政干预的现象。我国企业不论在内部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还是在外部的文化背景、市场环境方面,都与ERP系统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如果不认真对待并加以克服,ERP系统的应用将难以顺利进行。
(四)ERP系统下的企业会计控制比较复杂
与传统的企业会计控制相比,在ERP系统下,企业的会计控制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会计控制的内容增加、会计控制的范围变广、会计控制的成本大幅上升。这是因为ERP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一旦某一信息出现差错,将会导致后续的核算甚至是整个核算过程出现差错,加大了控制的难度,增加了控制的成本。
四、解决企业会计中应用ERP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企业ERP在企业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企业应该树立利用ERP系统完善内部控制的理念
企业各相关人员要正确理解ERP系统,认识到ERP系统并不是一款单纯的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而是代表了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模式,这个工具最终是为企业的管理服务的。企业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ERP系统,只有管理者以身作则,才能带动整个企业员工参与到ERP系统的使用中来。同时,管理者应该为企业员工提供条件,加强企业相关人员的ERP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ERP系统的使用和功能。
企业应该在个部门之间形成合作与监督并存的氛围。首先,加强合作有助于企业各项事务的顺利进行,管理者应鼓励加强部门间合作,减少各部门间的矛盾,进而解决ERP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使ERP系统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各环节的职责分工,授予每个部门相应的权限,防止越权操作,非法操作,确保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加强操作管理,确保录入系统准确无误的数据。真正将内部控制的精髓贯穿于ERP运作系统的全过程,实现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用适合企业发展的ERP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ERP系统的种类很多,很多商家只是为了迎合顾客的需求,不顾企业的使用价值,向企业推销不适合其发展的软件。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企业在选择ERP软件时,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的需求,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因素,结合本企业具体的发展需求、投资能力、人员素质、管理基础、实施条件等多方面的要素来选用合适的软件。如果企业一味盲目去追求最新产品,而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ERP软件可能不仅发挥其最优作用,还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企业在选择ERP软件时,可以借鉴国外与自身发展目标相近的先进的例子,作为自己选择ERP软件的参考。只有选择了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ERP软件,才能最大化的发挥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优越性。
(三)加强基础工作建设,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为保证成功实施ERP系统管理,企业做好必要的基础工作。ERP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分为制造、分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几大模块,它们的功能实现无疑要求企业对原有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安排,以保证ERP功能的实现,所以企业实施ERP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重组主要是指由“职能型”向“流程型”转变,通过打破原有的职能与部门界限,尽量省去不必要的多余岗位设置、经手环节以及财力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层次和程序,重组、整合系统机构,规范ERP系统的流程,把原来分散的活动用流程的观点优化后组织起来,创造出新的“流”,为工作流的过程管理提供条件,保证ERP系统的成功实施。
五、总结
企业实施ERP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由于ERP系统的运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国企业在实施ERP时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企业应该树立利用ERP系统完善内部控制的理念;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用适合企业发展的ERP软件;加强基础工作建设,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为我国企业成功实施ERP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宋晓红.企业实施ERP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2.吴力佳.ERP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3.郭素娟.对ERP支持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1(3).
4.张云霞,王俊峰.我国企业在应用ERP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