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还要过渡多久?
目前,新会计准则的平稳实施已经得到公认。然而,新旧会计准则于2009年度仍将处于过渡时期,需要我们持续关注:首先,新准则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改进与关注,如会计职业判断不准确导致会计信息不够公允、极少公司存在违背会计准则操纵利润的迹象,以及理解有误导致会计处理存在偏差等等;其次,随着一些国有企业逐渐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既定安排,施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经验总结、持续改进与实务培训将继续展开;第三,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迅速,2008年又恰逢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国内也存在经济增长预期放缓等不利因素,新会计准则体系需要在这种不同境况下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得到施用,方能更显其适用性,并于具体内容层面上寻求进一步完善;最后,由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较长时间来考查,才能得到真实的、深入的认知与理解。
在新的一年,我们需要继续关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过渡与施用问题。而在这种关注中,尤其需要将之放置于“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实体经济——公司积极应对”的逻辑之中,从而解决现实问题。
金融环境如何影响公司理财行为?
金融风暴是2008年度全球经济的一个关键词,而其更深层面的影响,以及其爆发背后的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却将于2009年度显现。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从公司财务管理的“老三样”——融资、投资与经营的角度去探讨已经出现的诸多情况,从而成为2009年度关注的一些线索。
首先,随着2008年度股指大幅下挫,监管层逐渐收紧了IPO的资金管道。据统计,目前过而未发的公司有33家,正在排队过会的公司有287家。而2008年前11个月,共有76家企业发行A股,与2007年同比减少27.6%,融资额不到2007年同期的30%。融资渠道受限之下,一是拓展其他渠道,如2008年出现债券融资异军突起的情况。二是收缩投资战线,这就涉及到接下来需探讨的投资问题。 在金融环境下行、宏观经济预期不好的情况下,看紧钱带子、谨慎投资尤其重要。以靠天吃饭的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为例,其2008年度在自营业务投资品种构成上,随着市场变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主要表现是增加债券类投资,减少股票类投资比重。按公允价值计算,2007年末中信证券债券投资占两项金融资产比重为28.89%,到了2008年6月末,该项比率已升至70.96%。
在经营层面,企业需要针对需求放缓、融资受限等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比如采取诸如限产措施,从而减少存货积压与资金占用。2008年末,宝钢股份高层在某业绩发布会上暗示了减产的可能性,尽管后来公司又回应称,目前还没有宣布明确的减产计划,不过由于公司高炉在大修,实际上已经将产量降了下来;由于目前市场需求疲弱,公司不认为保持高产能是明智之举。与减产类似,降价促销是一种应对路径,如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趁着2008年度房地产市场调整,通过降价促销而提升了自身的市场份额。
公允价值计量有否罪过?
虽然危与机并存,但金融风暴或是实体经济风暴来临时,总会有倒下的。经历长达158年风雨的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便属典型案例。进而,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因持有大量抵押贷款证券而导致巨额亏损背后的计量原因——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与此相关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比如,60名国会议员给美国证监会(SEC)联名写信,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认为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被用来做为基准“盯住”,如果银行不必按市值为资产定价,金融系统将会企稳。然而,会计专家们却认为,改变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剥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权利。德勤亚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哥特(Philip Goeth)比喻道:“停止使用公允价值,正如起火后,关掉火警警报,火不会自己灭掉一样。”不过,已有国家开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修订,以顺应被认为“失灵”的市场。通过金融风暴与公允价值的互动,会计的政治性与经济后果彰显。
就中国而言,公允价值的讨论尚不激烈,原因有三。一是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内生“政治性”不很强烈,素有统一认识的优势;二是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逐渐发展阶段,尽管2008年A股市场大跌,但影响面并不很广,影响程度也不很大;三是就“决策有用”的目标而言,公允价值计量有其理论的支撑与实践的合理性。 需要强调的是,国内企业中愈来愈多的传统产业,由于涉足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套保或衍生产品,在全球金融与商品价格动荡的环境下,同样开始出现巨额的公允价值损失。比如,中信泰富的澳元外汇交易亏损,中国远洋衍生品投资——远期运费协议(FFA)浮亏近40亿,中国中铁2008年前3季度汇兑损失23.51亿元,中国国航截至10月31日在燃油套期保值上浮亏约31亿元。应该说,公允价值纵然需要讨论,而产生这种巨额亏损背后的套保目标、市场风险、操作控制与产品设计合理性等方面更值得探讨。
政策年中财会工作如何作为?
在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之下,2008年国内经济生活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A股大幅下挫,二是宏观经济预期下滑。目前诸如“4万亿”投资计划、大幅度降息、诸项减税措施、并购贷款开闸、多方面支持房地产市场等拉动或支撑政策,便是催生于此。
随着一些政策方向的逐渐细化,与进一步具体措施的出台,需要企业多方面抓往机遇,其中财会工作的空间广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可以进行全方面筹划,来充分利用相关税收政策,比如国家税务总局最近下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其中便存在很大的筹划空间;其次,利用目前的降息通道,及企业债大发展的情况,来在资金筹措上进行运作,以减少财务费用;第三,籍并购贷款开闸之际,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细化与银行操作动态,从而伺机主动出击,通过并购重组来做大做强;第四,关注受益扩需投资计划的相关领域,判断整体资本市场行情走势,或者争取分享其中的合同订单,或者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运作,从而增加收益。
当然,政策年也不能盲目乐观。就实体经济而言,保持货币资金的相对充裕是一个持续性措施。在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传导的过程中,“现金为王”又显示出其重要性。按资金向业绩的传导过程来看,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一方面应收账款高企,将导致未来坏账的增加;另一方面,筹措资金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费用;同时,在银行与供应商的偿债压力下,急切回笼资金又会产生“以牺牲毛利换资金”的情况。诸多方面共同影响,最终会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甚至出现“增收减利”的倒挂现象。
所以,2009年尚不容乐观,“危”与“机”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