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有资产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有资产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增长着。如何监管高校国有资产,使其使用效益最大化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析,提出了资产实行有偿占用、大精设备引入商业化管理模式等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
高校的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者使用的,在法律上认为是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是高等院校发展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高校为弥补教育事业经费不足、进行经营性创收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等学校国有资产同样在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增长。在追求量的扩张和质的改善的同时,众多高校往往忽视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价值转移问题,造成资产闲置、重复购置、资产流失及使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了讨论。
一、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监控不到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隐性流失
一些高等院校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或虽建立但未严格遵守。对非实物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没有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没有定期进行核对、分析和采取措施催收,常常由于超过催收时效而形成呆账、坏账,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或隐性流失。例1,某高校的土地因开发商修建道路被占用了一部分,经双方协商谈定补偿价款为100万元,分3次支付。由于学校土地管理部门是国有资产管理处,因此该项补偿款由国资处负责收取。实际执行中学校只收到了前两次付款,共计70万元,财务账上也只反映了70万元的补偿收入。由于国资处有关领导办事拖踏,最后一笔款项的付款时间早已过去,却迟迟未去催收。后来该开发商已经解体,所修道路也已由国家收购,该笔款项无从收回。由于学校缺乏国资、财务、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内部监控机制,对应收补偿款项未能及时催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1.固定资产的界定范围不合理。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一般设备500元以上,专用设备800元以上),但作为批量购进的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比如,单位价值仅为200—300元的电话机、风扇、课桌、椅等办公教学设施都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这在经济发展与物价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明显地显得标准偏低,直接增加了核算与管理的难度。
2.对网络产品等的处理,给固定资产的界定带来了新的课题。
对于计算机网络布点等项目的购建处理,涉及线材、管网及网络接口费用、施工费用、安装调试费用以及少数设备费用等等。在这里,纯粹的够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如机柜、配线架、交换机等价值在整个网络工程项目中所占比例较小(通常为1/3左右),如果按通常的单台件固定资产标准入账的话,只有少数几台设备和够标准的家具能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大量的线材、管网及施工费用等却只能作为费用支出处理。但是,该类项目整套网络的使用寿命至少在几年以上,其支出也远远超过固定资产标准,如果将该网络项目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入账,也是很有道理的。这就给固定资产的界定带来了新的课题。
3.固定资产财务制度与资产管理制度不协调,造成日常核算、管理、统计及对账工作的困难。
根据国家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财政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有关规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6类,即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等;而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的规定,又将固定资产分为16类,即房屋及构筑物、土地及植物、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工具量具和器皿、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和牲畜等。这样,高校资产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的实物管理就采用了两套不同的分类体系,造成了固定资产日常核算、管理,尤其是统计、对账工作的困难。
4.会计核算不及时,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出现两难局面。
高等院校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有的固定资产早已购进并投入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单位没有按时付款或者债务分割单没有分摊到位(指外资贷款项目购入设备等情况),固定资产无法入账。众所周知,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面临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其硬件设施如“生均值”等指标是评估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此时,对于学校来说,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固定资产已投入正常使用,符合入账条件了,为达到生均值指标要求,学校也理应将该类设备暂估入账;但是,在没有付款或者债务分割单没有分摊到位的情况下,财务如果作了暂估入账处理,又违背了“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
5.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符。
按照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在报废除账以前均以原值反映,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购置作为支出一笔勾销。而事实上,高校的存量资产中除了一部分仪器设备性能先进外,相当数量的设备和基础设施老化,有的已到了报废不能使用的程度。用原值记账只会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被严重高估,国有资产的存量含有“泡沫”。另外,多数高校的土地作价年代已久,账面价值已远远低于现行市场价值,这使得土地价值被严重低估。此外,由于管理不善,资产报废、丢失后未及时下账等原因,也造成了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管理、报废方面存在问题
设备购置前缺乏充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校内各部门本位主义严重,片面追求“小而全”,造成了大量重复购置。校内缺乏统筹协调,各科系之间互不沟通,设备不能共享,使用效益低下。一些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漠,在未履行报废审批手续的情况下,随意处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账无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