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国实际吸收外资超过50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资第一大国。但外资主要流向工业,房地产业等,而对于农业、交通运输、科技等部门FDI进入较少,从地区上看,绝大部分是流向了东部沿海地区,这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在肯定FDI对经济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对其所带来的风险予以重视。
一、FDI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影响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国际资本的流动最初就是起源于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贸易逆差国可以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恢复经常项目的平衡,贸易顺差国也可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来改变其国内的吸收时程。FDI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国际资本的流入带来东道国资本项目的顺差和弥补部分的经常项目逆差,但是这种通过资本项目顺产弥补经常项目逆差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的做法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长期内经常项目的逆差只能通过自身的调整来加以解决。大量的FDI进入我国市场,人民币会面临强大的升值压力,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下降,进口上升,经常项目会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同时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大量的利润流回母国,使得东道国外汇收入减少,也会对国际收支带来负面影响。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顺差的,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其中FDI占了很高的份额,2002年我国又一跃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的强劲经济增长势头,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由于我国银行体系呆账比率较高,存在诱发不良预期等潜在因素的隐患,如果不对FDI进行有效管理,与国际资本流动有关的金融风险将很容易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威胁。
对东道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产业安全一般是指一国拥有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及这些产业在国际比较意义下的发展力。跨国公司是FDI的行为载体,他们凭借雄厚的实力,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控制权,外商独资与控股的局面造成股权失衡,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产业部门中外资甚至达到了市场垄断地位,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外资比例就超过了30%,个别行业比例更高。
此外,由于许多国内企业缺乏无形资产概念,在资产评估中往往只评估有形资产,而对商标、商号等无形资产不进行评估,在于外资的合资过程中无偿或低价转让原有的商标、商号,造成国有商誉与资本的流失。洗涤用品市场上国内知名品牌如活力28、白猫、熊猫、天津加酶等,逐步被奥妙、碧浪、汰渍等国外品牌取代。而且大型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规模化、连锁化经营,凭借其绝对的成本优势大举占领我国市场。全球零售业排名第一的美国沃尔玛公司、欧洲零售业排名第一的德国Metro公司、法国家乐福公司等均在中国开设有零售公司或分店,给我国的零售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1、金融风险
东南亚和拉美的命运凸显了在FDI中存在的一些金融风险。由于东南亚外资引入投向主要是房地产,大量的外国资金进入了金融市场,并没有真正运用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提高出口能力,大量的外资运用于消费品市场消费掉而没有转为现实的生产能力,这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值得怀疑的。FDI集中于少数关键的地区和少数主要的部门,都会对东道国的贸易条件,金融安全等产生潜在的威胁。例如FDI大量投资于房地产,金融领域炒作,会产生经济泡沫,表现出虚幻的经济繁荣,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我国加入WTO以后,将会按照规定逐步开放银行业、电信业、保险业和服务业4个产业领域,FDI投资的产业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随着银行业、保险业的开放以及资本市场的放开,FDI的活动范围扩大,潜在的金融风险将上升。
FDI进入还会给东道国的宏观经济管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主要是源于跨国公司的主权与自主效应。这种部分主权与自主效应的让度,实际上是东道国引入FDI所必须的一种净成本支出。因为跨国公司通常都享有无法被剥夺的并且是非常充分的自主权,它的决策中心在其母国,虽然跨国公司只是一个微观经济主体,但其所代表的是另一个主权国家。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可以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外汇、技术和各种无形资产处于非常有利的谈判地位,而发展中国家要利用这些资源,就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尤其是当外资在某些产业和领域拥有的股份形成垄断控制局面以后,跨国公司往往从国际经营战略角度出发,使国内生产经营服从其全球战略,这些产业和部门的产权实际上就已经相对脱离了本国政府的控制。
3、技术垄断和控制
技术的垄断和控制从某种角度说比控制市场更重要,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时代,谁拥有领先的技术谁就拥有了在竞争中决胜的关键因素,高科技领域里的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非常有限,而FDI引入带来的技术大多是处于技术生命周期成熟和衰退阶段的技术。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微软、英特尔等跨国公司虽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和研究所,但涉及软件开发,芯片设计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活动只可能在其美国的总部进行,在中国的研究机构仅仅是针对产品使用和服务方面的技术支持。再比如彩电行业,日本的索尼、松下等公司早就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公司,利用中国的人力和资源挂牌进行生产,绝大部分的零部件都是在中国和东南亚周边国家完成组装,但绝大多数是低端产品,对于这些领先的大屏幕背投、逐行扫描、等离子等高端技术产品在国内生产的寥寥无几,对于这些领先的核心技术仍旧严格的控制在跨国公司的母国手中。更有一些跨国公司为了控制核心技术扩散,取消了合资企业原先的技术研发活动全部都在母国进行,形成对技术的严格控制和垄断。
4、人才流失
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保障。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一般采取本土化战略,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人力进行开发和经营。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企业创新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需要人才来掌握运用先进技术与现代新型管理模式。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不惜投入大成本网罗优秀人才,他们凭借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级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物质条件,而反观国内企业则不少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状态,人才浪费、压制现象严重,造成了国内优秀人才纷纷流向外资企业的局面。我国加入WTO以后,更多的外资进入,人才争夺将会愈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