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难题
2005年的原材料涨价取代2004年的融资问题,成为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排在原材料涨价问题后面的是融资难、人力资源紧张和税费负担重,市场开拓和能源紧张也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表1)。
在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上规模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但总的来看,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又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同时,各类困难体现在不同的行业中又有不同的行业特征。
原材料涨价对自然资源依托性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影响比较大;在资金密集和需要高投入的行业,融资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困难;税费负担问题在制造业相对突出;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则在一些近年逐步发展的行业和需要综合人才的领域表现相对突出(表2)。
盼上市融资
已拥有上市公司的企业表现出进一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意向,且在海外主板上市融资的意向更为强烈;而目前尚无上市公司的企业的上市意向更加活跃,其上市意向首选是内地中小企业板
连续几年的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都表明,资金问题始终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2005年参加调研的2688家上规模民营企业中,有123家企业拥有上市公司,其中有92家企业拥有国内上市公司,31家企业拥有海外上市公司,分别占全部调研企业的3.42%和1.15%(表3)。
在已经拥有上市公司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中,有24家企业在国内拥有两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最多的达到8家。有6家企业在海外拥有两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最多的达到5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规模民营企业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活跃。
从上市企业的行业背景看,在海内外同时拥有上市公司的上规模民营企业行业背景差异不大,基本以制造业为主,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食品加工与食品、饮料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线缆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此外,造纸及纸制品、印刷业、文教体育、办公用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也在海外拥有上市公司。
而服装、鞋帽、皮革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林、牧、渔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的民营企业,仅在国内拥有上市公司。
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中,继续持有上市意向的企业仍然具有一定的数量,同时上市意向群体差异化相对明显。
已拥有上市公司的企业更多表现出进一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意向,且在海外主板上市融资的意向更为强烈。而目前尚无上市公司的企业的上市意向则更加活跃,其上市意向首选是内地中小企业板,有意向在内地主板上市融资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仍然占据主流(表4)。
投资首选扩建
企业首选投资意向以强化自身建设为主,同时兼顾企业的扩张发展,这反映出上规模民营企业正逐渐步入谨慎扩张、理性发展的阶段。由于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限,目前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投资来源以自有资金为主
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中有60.04%的企业表示将进行企业扩建,有17.37%的企业表示将新建企业(表5)。
调研结果显示,并购和新建企业等扩张行为,在目前未上市企业中的潜在意向远远超过已上市的企业。
在具体的投资领域方面,已上市的上规模民营企业和尚未上市的企业基本都以行业内纵深发展为主,跨行业投资为辅。
在已上市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中有88家有比较明确的投资意向,基本是在自己的主业范围内深化发展或延伸产业链,其中有16家具有跨行业投资的意向,但投资意向方向集中性差,主要分布在文化、环保、能源等多领域。
在目前尚未上市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中,有1076家企业有比较明确的投资意向,有85家企业的投资意向为跨行业,投资领域则相对集中,以房地产、物流、环保、能源、医药为主,研发中心和社会福利也占有一定比例。
由于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限,目前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投资来源以自有资金为主,银行借贷是主要的补充途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还没有在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中充分发挥,民间借贷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表6)。
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认为在企业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困难、土地使用问题以及专业人才短缺;其次是审批时间长、缺乏项目以及环保评估等。
具体来看,已上市企业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相对突出,未上市企业以融资困难问题居首。以往比较集中的行业准入以及政策透明度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不断调整,已经有所改观(表7)。
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和投资扩张行为理性程度有所提高。由于企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政策与监管环境明显改善,民营企业自身经营不断强化,发展战略正在超越盲目扩张阶段,上规模民营企业正在稳步进入成长期。
随着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除了资金问题外,人才问题已成为未来企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表8)。
自有品牌占主导
自有品牌产品已成为上规模民营企业销售收入中的主要部分,只有一成半企业既有自有品牌又有贴牌销售收入,表明上规模企业已步入创立自有品牌为主、经营贴牌产品为辅的发展阶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民营企业如何进行战略规划、开展品牌创建以及如何构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调研数据表明,2005年,已有225家上规模民营企业的产品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占8.37%,有252家企业的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占9.38%。联想、小天鹅、娃哈哈、吉利、波司登、天士力、雨润、正泰、德力西等品牌,人们耳熟能详。
对拥有驰名商标和非驰名商标企业的几项经济效率指标分析可以看到,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效益效率指标明显好于其他企业。
上规模民营企业中自有品牌产品已形成企业销售收入中的主要部分,贴牌产品也构成销售收入的一部分。调研数据显示,上规模民营企业自有品牌产品基本占企业产品的主导地位,只有406家企业既有自有品牌又有贴牌销售收入,表明上规模企业已步入创立自有品牌为主、经营贴牌产品为辅的发展阶段。
2005年,在企业质量管理方面,有近74%的上规模民营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同时,一些企业还根据具体领域通过多项相关质量管理认证,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强化和提高管理绩效,上规模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在有效开展之中,其中OA(协同办公系统)的开展已经接近60%。同时,ERP(企业资源规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MRPII(制造资源计划)等建设工作也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但是,通过2003年到2005年的调研结果比较,信息化建设覆盖面出现波动的现象值得关注。
重中长期规划
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战略规划工作不断加强。已制定3至5年规划的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达到1735家,占全部调研企业的65%;拥有国际化战略规划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达到219家,占全部调研的8.2%;没有战略规划的企业不到2%。表明上规模民营企业整体已经步入稳步成长阶段,短期营利行为已经成为历史。
在上规模民营企业中,许多企业已成为行业中的领头羊,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各个不同的细分行业中,体现出在本行业中的主导性和领先性。
有418家企业居于所属行业或细分领域的第一位,数量占比为15.55%;居于第二位的企业有129家;第三位的有155家。位居前三位的企业合计702家,占全部上规模企业数量的26.12%;前五位的企业合计828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30.80%。
竞争力多依赖营销和生产
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和研究开发,仍是上规模民营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打造市场竞争力是上规模民营企业强化自身经营的有效举措。通过加强企业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经营组织、资金运作、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执行能力、市场应变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当前,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依赖营销、生产制造和研究开发(表9)。
通过对民营企业500强和其他企业的比较,大型企业对研究开发、资金运作、战略执行、企业文化、经营组织等因素的看重程度高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在市场应变、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大企业。
可见,上规模民营企业的不同群体已经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打造各自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力也要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加强(表10)。
技术创新显“扎堆”迹象
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技术项目拓展方向和领域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在新材料、生物技术、通讯技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技术来源以自主开发和引进为主,联合开发逐渐增多。其中民营企业500强通过企业并购和企业合资的方式引进关键技术的相对较多
上规模民营企业重视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较高,调查显示,研发投入比重占3%-10%的企业较多(表11)。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技术项目拓展方向和领域分布也相对集中,主要在新材料、生物技术、通讯技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
在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中,获得省级科学进步奖的企业有405家,占全部企业的15.07%;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企业有148家,占全部企业的5.51%;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企业有36家,占全部企业的1.34%。
民营企业500强的获奖比重远远高于平均水平。因此,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上规模民营企业技术能力在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相互促进。
2005年,有881家上规模民营企业被认定为高新企业,占全部企业的32.78%;有873家上规模民营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占全部企业的32.48%。其中464家企业拥有2516项发明专利,578家企业拥有6789项实用新型专利,446家企业拥有13911项外观设计专利。在全部调研企业中,有1310家企业的核心技术属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表现为以国内领先为主,调查中认为本企业技术居国际领先的有3.57%,为国际先进的有13.38%,为国内先进的有43.12%,10.53%的企业认为只达到国内平均水平。
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也基本相同,企业居国际领先地位的有3.8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为14.77%,为国内先进的占47.06%,10.61%的企业处于国内平均水平。进入民营企业500强的规模大的企业,其技术水平、装备水平都要好于其他企业。
2005年,有1576家上规模民营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占全部企业的58.63%;另有169家企业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占全部企业的6.29%。上规模民营企业研发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产学研结合渐成方向。越是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研发投入就越大。销售收入排序在前的规模大的民营企业,设立研发部门和博士后工作站的比例明显高于排序在后的企业。
上规模民营企业2005年技术来源以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人才、引进技术为主,联合开发逐渐增多。其中民营企业500强的模仿技术较少,通过企业并购和企业合资的方式引进关键技术的相对较多(表12)。
政府科技资金更青睐大企业
目前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为主,以银行借贷和政府资助为辅。但从不同渠道获得政府科技资金支持的比重不高,而且政府资金更青睐于大型民企。
调研显示,有70%的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开展创新工作;有28%的企业通过银行借贷,政府资助覆盖不到10%的上规模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来源的渠道仍然有限,资本市场融资和风险投资还未发挥重要作用(表13)。
上规模民营企业从不同渠道获得政府科技资金支持的比重不高,有881家的企业曾经获得了不同数额的政府资金支持,民营企业500强得到的支持较大,政府资金的流向更青睐于大企业。销售收入排名较后的上规模民营企业得到政府资金支持相对较少。
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困难突出表现在人才缺乏和资金短缺上,二者比重合计为67.3%;同时,产学研合作难度较大、政策支持力度弱和技术市场不健全也是影响上规模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国际化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
上规模民营企业海外拓展项目,以建设销售网络、设立办事处以及与周边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为主。从整体上看,国际化经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而经营人才缺乏、经验不足和不了解海外投资环境,成为影响上规模民营企业海外拓展的主要问题.
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海外市场拓展方式中,有销售网络的企业有420家;设立办事处的企业有358家;开展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企业196家;在外建厂的企业68家;在外设研发机构的企业58家;开展工程承包地企业的47家;进行资源开发的企业35家;从事企业兼并的有21家。投资额多数在1000万元以下,销售收入多在10000万元以下,海外雇员多为500人以下。
上规模印尼和东南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在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加拿大、美国、英国、科威特、西班牙等地也有市场份额。
由于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上规模民营企业海外拓展也面临诸多困难与风险。
2005年上规模民营企业在海外建厂、进行资源开发和兼并等海外拓展项目数量比前两年有所波动,没有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呈现谨慎发展的特征。
与此同时,随着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海外拓展能力和实力在不断增强,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中不断优化自身的定位,走出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准备在海外建厂、设立研发机构、进行资源开发以及兼并企业等意向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海外市场拓展行为向纵深化发展(图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外经贸迅猛发展,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也有所增加,一些国家不断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以及质量、技术、卫生、环保等标准对中国出口设限,国际贸易摩擦正日益成为上规模民营企业难以回避的主要问题之一。
调研数据表明,上规模民营企业面临国际贸易摩擦时,有46%的企业通过依靠政府和商会力量,共同应对和解决;只有5.1%的企业暂时未考虑如何解决企业所遇到的国际贸易摩擦。
而经营人才缺乏、经验不足和不了解海外投资环境成为影响上规模民营企业海外拓展的主要问题;同时,缺乏商务信息、审批程序复杂以及外汇管制严格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企业。
在调研中还反映出上规模民营企业海外拓展的其他困难,如国内同行低水平无序竞争、贸易和技术壁垒、贸易国的外贸政策、汇率、政府政策扶持不够、退税减少以及政策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