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和存在问题分析
教学计划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具体实施计划,它们对人才培养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在总教学计划制定之后,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的教学时间、地点、参与学生、执教老师以及相应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等。关于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实践课程设置不适应行业需求在“实训课程设置与本专业实际岗位技能要求是否匹配”调查中,12.4%的学生认为“很匹配或较匹配”,32%学生认为“一般”,55.6%的学生认为“不太匹配”和“不匹配”。关于“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课时是否充足”问题,24.9%的学生认为专业实习时间“很不充足”,51.8%的学生认为“不太充足”。另外,24.9%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内容对于工作岗位需求“基本够用”,51.8%的学生认为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够用”或“不太够用”。以上数据说明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还没有完全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学生所学与工作岗位无法有效对接。91%以上的实习学生普遍建议课程设置应加大和细化那些实际工作中应用多的实训、实习环节。为此本专业需要与物流企业紧密联合,树立全程实训的观点,通过整合课堂教学、仿真实训教学与企业实境教学的资源,构建由课堂到校内实训室,再到企业实践的三阶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师采用的实验实训授课方式是否灵活多样化”调查中,48%的学生回答“一般”,52%回答“不灵活”或“不太灵活”,可见大部分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案例分析和讲授法,而最适合实践教学的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实战操作法应用的比例却很少。为此,我们应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战操作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运用,以合作企业的物流实践任务为案例,把必要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融入项目任务中,让学生在企业生产实境和仿真环境中自主地进行知识构建和能力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岗位就业能力。
关于实践教学投入方面
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在调查中,学生评价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或者较高”占18.7%,“一般”的占52.3%,但还有29%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处在“差”或“较差”行列,缺少职业经验,有待提高。而对“外聘的专业人员的教学能力水平”评价中,32%学生认为“不高和不太高”,46%认为“一般”。数据说明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在一定程度仍存在困难。一方面是校内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其它专业转到物流教育上的,且仅有2位教师有过企业实践经验,普遍缺乏实践;另一方面是企业中的人员缺乏教学经验,导致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力量不足。对于这个问题,实现的途径,其一是学校制定政策选派教师去相关企业挂职,既锻炼教师,又服务于社会;其二是对于外聘企业人员,争取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学技能培训,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担当起一个实践教师的重任;其三是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使学生、主管领导、同行、专家一起参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效果的考核,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在“对实验实训硬件设施的满意度”调查中,19.3%的学生认为“满意或较满意”,45.2%的学生认为“一般”,35.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说明本专业实践教学设施经费投入不够充裕,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为此,物流专业应坚持政府、企业与学校多渠道融资原则,创建高起点、现代化的实训基地。首先,按照“硬件水平与企业生产要求贴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思路,融入地方产业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其次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引进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现场管理制度,加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和真实职业环境氛围布置,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2.3.3紧密合作型企业较少,校外实习流于形式从本次调查来看,在问及“校外实训基地场所数量是否满足学生校外实习需要”时,37.6%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满足”和“不满足”,47.3%的学生认为“基本满足”,说明物流管理专业开展产学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目前本专业开展的校外实习主要以两种形式为主,一是第二学期开设的认识性实习,主要以参观为主;二是集中、统一进行的三年级毕业顶岗实习,这两种形式的校外实习主要以学生自己联系单位为主,这样造成校外实习流于形式。为了保证校外实习的有效实施,物流管理专业应按校企共赢思路,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通过与学校课程共建享受到人才培训、资源共享等优势,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关于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缺乏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实践教学考核指标”的调查中,25%的学生认为考核指标体系“较完善”,超过半数的学生评价“一般”,20%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不太完善”。数据显示,本专业对实践性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视度还不够,实践教学考核指标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评价体系比较笼统。对各岗位技能如何评价,每一学生应达到哪些要求,具体应解决多少问题都没有健全,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真正的了解,找不准差距。二是忽略了对职业道德的考评。目前本专业比较重视“做事”教育,对“做人”教育有所忽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文精神不全面,职业素养不高。为此,物流管理专业应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将专业办学理念、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内化成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并通过质量监控机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考核质量。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和控制实践教学活动是完善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对“实验室规章制度认知”调查中,24%的学生回答“较清楚或基本清楚”,56%的学生回答“不太清楚”,20%学生回答“不清楚”。另外,29.6%学生对实验室规章制度或管理方式“满意或较满意”,63.3%学生回答“一般”,7.1%的学生回答“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数据说明本专业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要靠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体现。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管理水平,首先应明确物流实验、实训和实习各个环节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物流实践教学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其次,应用信息技术对物流实践课程的实施和执行状况进行网络化管理,促进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提高实验室和设备仪器的利用率,也有助于对管理水平进行科学的评定、分析和决策。
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对目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定位和细化,为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持不满意的态度。从培养目标上看,还没有将实践教学目标与岗位职业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从实践教学内容上看,简单、陈旧、功能单一,缺乏必要的企业实习环节的配合;从实践条件上看,专业实训室缺乏企业氛围,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从管理机制上看,缺乏有效的闭环信息考评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从整体看,由于校企结合度差,使得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不能有效衔接,还不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由此可见,导致我院物流实践教学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实践教学中没有引入校企合作机制,没有开展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根本原因。为此,解决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必须依靠社会力量,与本地区企业联合实施“双元制”培养,联合建立实习基地,联合构建基于“定岗”岗位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