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存在学历层次低、业务素质较差等问题,不仅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也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从人力资本投入的角度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本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影响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下,人才匮乏,农民就业路径狭窄,收入增加困难。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型经济的挑战,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开发利用好农村人力资源,把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这不仅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地转移,而且对于推动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人力资本投入
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而形成的资本。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经济学年会上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首次较全面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的理论。舒尔茨认为,生产活动中的资本实际有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由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正规教育投资、在职培训、健康投资以及劳动力迁移。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主要的内容。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提高劳动力对技术、信息的读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应用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适应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需要。许多城镇的岗位对他们有一定的限制,如技术要求、持证上岗、一定条件的准入制度等。改变这一局面的方法就是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基本素质,适应岗位的需求。同时人力资本投资能促进劳动力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使他们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扩大就业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以增加收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环境为目的,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而向非农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劳动力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进而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其中,人力资本因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流动方式分析
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大都是自发的、初级的,几乎处于无序状态,政府部门缺乏对农村劳动力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缺乏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与指导。此外,劳动力流动的服务体系及中介组织建设也严重滞后,因缺乏信息、或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使大批劳动力蒙受损失,很多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而得不到保护的问题时有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从总体上看,宿迁市中有组织外出打工的比重还不大,主要还是靠“向缘、人缘、地缘”关系,家庭成员带领,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的示范,以及自己外出闯世界等方式各显其能。
2 人力资本投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2.1 人力资本投入少,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影响就业竞争力
在市场条件下,个人更多地要靠自己的技能赢得市场竞争。过低的劳动力素质,使得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如调查所述,男性不能顺利地就业,以致重回到农村。而女性的一些家政类服务需要较少的职业技能,在城市中留住的机会比男性高。这并不是说女性就不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她们只能在劳动力价格之下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当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而用人机构人才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现象的并存。一方面是大量的体力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同时许多地方和部分行业又反映技能型劳动者严重短缺。求职者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而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找到有某种特殊技能素质的人才。这种劳动力供求间的不平衡,反映了农民工素质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农民工就只能从事城市人不愿干的 3D 工作( Dirty 肮脏,Dangerous 危险, Demanding 急需)。宿迁市输出的农民工同样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不能进入技术岗位,大多拥挤在建筑业、简单加工业和餐饮业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劳动力供过于求,使得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发言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2 人力资本水平低妨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收益的增长
收入与人力资本水平呈正相关系: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更容易找到工作、收入水平更高,而文化素质低的劳动力低的劳动力外出后较难找到工作、收入水平也相对的低;受教育年数越高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距离越远,受教育年数越低的流动的空间距离越近;文化程度越高的外出打工者,在外面停留时间越长,文化程度越低者在外面停留时间越短;从事较重体力劳动的打工族的文化素质较低,从事较轻体力劳动的打工族的文化素质较高。由于我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加上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几乎是无限供给。在城市的就业市场上,农民工必然处于劣势,结果是农民工工价低,甚至低到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水平之下。只要农村劳动力素质没有大的提高,劳动力绝对过剩的状况没有改变,农民工只能接受工资水平极低的待遇,别无选择。因此,若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他们的素质、技能,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转移过程中收益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