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的较大变化, 许多大学新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的诸多困惑与矛盾表现出对大学生活适应较差,许多不适应现象随之而来,特别是,近年来“90后”大学生不断涌现,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更加突出,已经引起了学校乃至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研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切实做好教育工作,对于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地渡过适应期,尽快地完成角色转变,使其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是必不可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大学生的适应性,是指提高大学生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是个体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大学对新生进行的适应大学环境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在高校中健康成长与成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每一位新同学来说,大一既是人生道路上的新起点,又是一个重大转折点。重视新生的大学适应性问题,切实做好教育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适应期.尽快地完成角色的转变,是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 新生在大学适应性阶段存在的问题:
新生在入学后的过渡期内所表现出的不适应情况是多方面的,并且这种表现因人而异,程度上也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生活上的不适应
大学生活的独立性,如自主、自律、自理等,既是大学生活的特定条件所决定的,也是学校教育中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现在的大学新生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真正离开父母的庇护开始独立生活时,许多新生出现了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1.2 心理上的不适应
首先多数大学新生在高中时是班上的佼佼者,有较强的优越感,在人才济济的大学,自身具有的优势已不复存在,自我评价的误区和“中心”地位的失落,一些新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障碍”。其次是由一名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在心理上需要一个调适过程;第三是每年的新生中都会有在高考中发挥失常的学生,他们看着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纷纷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心理上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甚至会产生弃学念头;
1.3 学习上的不适应
大学与中学在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沿用中学学习模式,会造成学习上疲于应付,学习成绩不理想。不少学生适应不了快节奏的大学学习形式而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大学阶段强调以自学为主,课余时间较多。面对大量的课余时间,一些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去充实和完善自己,表现出空虚、无聊的情绪,产生莫名的烦恼。
大学新生在中学时期人际交往面比较小,范围往往在比较熟悉的人之问,如父母、老师、同班同学等。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一些新生产生了社交恐惧心理,要与学校各方面的人员打交道,交往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一些新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恐惧、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的现象。
2 不适应问题原因探析
许多新生入学后较长时间内出现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学教育方式、方法乃至指导思想上偏差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2.1 父母期望有悖于现实需求
“望子成龙”的家庭环境和“襁褓式”的培养教育是新生产生不适应现象的重要原因。由于多数家庭“望子成龙”心切,使许多学生在家中处于了“小皇帝”的中心地位,同时一些正常的交往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发展却受到家庭的限制和干预,独立意识的确立、良好品德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形成都被家庭所忽视。这种“襁褓式”的成长教育,不仅有悖于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和教育自身的规律,而且还为其进入大学后的快速全面发展留下了遗憾。
2.2 内在动力不足以支撑新生继续奋斗
从新生自身的思想行为来分析,人生奋斗目标的迷失与内在动力的不足是产生不适应性的更为重要原因。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他们以实现“考大学”的人生奋斗目标,在新目标还未确定之前便处在“理想间歇期”;另一方面,完美与理想化的大学生活虽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但却使得一些学生带着不切实际的幢憬走进大学,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使他们产生了失望等。所有这些原因的存在,都使得新生在大学生适应阶段必然产生各种适应性问题。
目前国内中学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模式是导致许多新生入大学后不适应问题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模式上,考试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使得教育具有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创造性被弱化甚至被抹杀,许多中学对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这样使大学新生入学前应该实现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无法落实,客观上造成了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脱节,新生入学后出现不适应的观象由此而具有了一定的必然性。
3.1 积极发挥辅导员、助理班主任的作用
新生入校时最先认识和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和助理班主任,因此他们在引导新生角色转换及适应大学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要加强沟通,增强学生对辅导员特别是助理班主任的信任感;其次阅读新生档案。第三,要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
3.2 引导新生走出心理误区
一是引导新生客观地认识自我;二是引导新生学会接纳自我。三是要有适当的抱负水平。
3.3 引导新生适应专业、热爱专业
为了使新生更好的适应专业,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巩固专业思想,首先应及时向新生介绍本专业的情况,让新生了解专业方向、学科内容,培养目标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可以请专业上资深教师、专家介绍本专业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激发新生的兴趣。同时,要让新生知道,人的兴趣是可以转移的,只要能够面对现实,定能培养新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