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会计记帐、财务管理、金融(证券)、税务、保险等经济活动中广泛运用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正以其广泛的影响和强大的生命力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环节和细胞迅速扩展和渗透,信息的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已势不可挡。社会信息化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潮流。因此,李金华审计长指出,不懂计算机将是现代文盲,审计人员如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
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须选择。既懂计算机,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新时期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骨干力量。当今形势下,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五能”。一能打开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二能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转换过来;三能使用审计软件和数据采集分析工具进行查询、分析;四能在审计现场搭建临时网络;五能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
审计人员盼望已久的“金审工程”已于2002年5月正式启动,审计机关正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随着“金审工程”的推进,在全面改善审计机关信息化物质条件的同时,更要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现代审计方式和手段,以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资源和信息共享,降低审计风险,真正实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向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向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向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维护经济秩序和促进廉政高效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形势下,县级审计机关研究和开展计算机审计具有紧迫性。主要是因为财务数据的电子化,已成为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存在的主要形式。从纸质数据上已很难实现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全面审计监督。我们审计人员若不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将无法获取被审计单位的全部财务资料。审计人员可能会陷入“肓动”的境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因为审计人员的“不能读”而无法被发现。但是开展计算机审计存在比较突出的困难,一是缺乏计算机审计专业技能人员,使得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艰难。从审计署南京特派办和江苏省审计厅的经验来看,审计机关通过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实现审计业务技能与计算机专业技能的有效结合,是提升计算机审计水平的一条捷径。而目前县级审计机关普遍缺少这样可选择的人才,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计算机人才“抢手”和机关待遇偏低。二是审计软件开发难以跟上财务软件的发展。“用友”、“金碟”、“管家婆”等财务软件已乎每年更新一次高级版本,而审计软件跟不上这样的速度,使“过时”的审计软件难以驾驭更新的财务软件。目前的审计软件,因为审计风险的原因,难以实现对被审计单位数据的直接链接和操作。三是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难以适应计算机审计的要求。目前,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手事多的矛盾,一年到头疲于应付各项审计任务,难以抽出时间专门培训以提升整体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使得“工作、学习、应用”三者矛盾突出。
随着财务数据电子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机关审计手段将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迎应新的挑战?一、改善县级审计机关的计算审计的硬件设施,包括配备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建立网络,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二、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水平,包括加强培训、设立计算机审计的专职部门、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实现审计业务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三、加大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既需要开发出适应大数据量处理、网络数据处理的审计软件,也需要开发适应小单位小数据库分析的审计软件,这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加大探索力度和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四、审计人员应创新思维方式,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学习应用计算机审计的主动性,形成我要学、人人学的氛围,变危机感为钻研与实践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