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传统的事后审计、就地审计方式将逐渐被现场审计、联网审计模式所代替,而联网审计这一审计模式使得审计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对被审单位进行远程审计,实现了审计方式的革新和审计效率的全面提升,显示出它极大的优越性:
1、在联网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与被审计对象信息接口转接,根据授权在网上就可以直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记录外,还可以调阅与其相关联的内部和外网络,使审计资源得到更加广泛而有效的配置和运用,使多单位协作、联合审计成为可能。
2、联网审计具有隐秘的优势,审计机构通过授权后,可在不通知被审计对象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网络进入被审计单位的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从而减少了审计工作的阻力,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3、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功能。通过运用审计软件对海量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检索、查询、追踪、转化……至完成报告,充分发挥计算机高速准确的优势,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4、联网审计实现了以电子化为依托,使事后审计变为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使静态审计变为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使现场审计变为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由于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完成,使现场审计不再是查账找问题而是查证核实、取证和交换意见,从而大大的节约了时间。
二、尽管联网审计在现代审计中发挥了它极大的优势,但在运行中也面临着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制约着联网审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1、由计算机自身的局限性所引起的。发生链路故障或遭自然、机械灾害损坏,以及不合法的操作等,所导致的数据毁损或丢失。
2、由于管理不善或控制不严或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有漏洞,人为对计算机设施、输入、输出、软件实施破坏。而计算机数据文件和程序更容易被擅自更改,磁盘中的数据更容易被篡改、删除而不留任何痕迹。
3、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和开放性威胁着联网审计的安全。资源的共享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威胁,计算机病毒肆意侵袭,会威胁会计数据的安全,严重时可能破坏会计信息数据乃至整个系统。
4、财务网络体系及审计部门网络化建设发展不平衡。财务网络体系的建立及审计部门网络化,是实现网络审计模式的最基本条件。目前,政府、机关单位、企业、行业间的网络建设存在较大差异,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阶段与地域发展不平衡限制了联网审计的发展。
5、旧有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和准则体系已不能完全指导和规范网络审计的实践以及完全解决网络活动中出现的所有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纠纷。
6、实现联网审计以后,由于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安全控制、审计目标、审计对象等方面的变化,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为了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执行审计监督、鉴证和评价任务,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会计、财务和审计知识与技能,熟悉相关财经法规,还应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Internet和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现在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使得网络审计难以广泛实施,极大地阻碍了网络审计的发展。
三、联网审计模式代表着未来审计的发展方向,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我国网络审计的发展,这就要做到:
1、加强计算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内控制度审计,着重检查各种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网络使用是否授权、操作日志的建立、数据的备份等等。
2、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审计。对数据的输入、输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系统容处理机制、安全管理机制进行深入的了解,检查是否实行局域网和internet分离,重视联网审计系统中身份的确认、杀毒软件的使用确保审计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和保密,从而评价系统安全性,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3、应用审计软件对相关单位网络系统进行实时跟踪,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可以事先不通知操作员或程序员的情况下,把系统中正在运行的数据拷贝出来,防止人为地篡改数据、删除数据。
4、加快财务网络体系及审计部门网络化建设。政府、机关单位、企业应该加强网络建设,各行业在开发自己的信息系统时,对涉及经济和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必须为经济监督部门提供数据接口,以便于联网审计的应用和审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5、加强联网审计立法,制定相关审计准则。联网审计立法是联网审计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施联网审计的新环境下,网络审计对象、线索、方法、流程等方面使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无用武之地,需要建立新的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来指导联网审计工作,从而提高联网审计工作质量。
6、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精通网络、计算机和审计业务的审计队伍是联网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审计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培训和财务软件、审计软件及通用数据接口培训,做到审计人员和计算机人员的资源整合,从而推动联网审计的顺利发展。
7、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联网审计,建立审计专家系统,可使联网审计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风险决策系统,进而使联网审计更好地为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