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但是我国目前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地方,在这里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制度的措施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增强企业领导及职工的内部审计意识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有这样的感受,对于一件事情,只有感受到它的重要性才会竭尽全力的去做,同样,对内部审计也是一样,要想搞好内部审计首先必须提高内部审计意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还不够高,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那么,不妨让我们看一下因内部审计而带来经济效益的统计数字:
山东某运输公司: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后,与去年同期相比,管理费用下降12.4万元,招待费下降8.6万元,差旅费下降1.5万元,办公费用下降9.4万元,同时全年共协助清收欠款652万元。
山东某通讯公司: 2001年完成土建项目审计63个,资金额3705.78万元,审减473.31万元,审减率为13%;通信工程施工结算748项,资金总额3689.63万元,审减工程费用770.36万元,审减率21%.因为篇幅的原因,我不能对每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取得的经济效益都一一列举,但仅从以上的数字我们很容易看出内部审计对经济效益的作用,当然这只是内部审计作用的一部分。内部审计还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搞好企业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是不能简单的用数字来表示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从对企业管理的角度建立内部审计,把“要我审”转化为“我要审”。
山东某股份有限公司在提高内部审计意识上做的很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公司董事长很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在他的带领下,于2000年对内部审计进行了改进,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制度。由于领导的重视,全体内审人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审计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1年共完成186个审计项目,总审计额5亿多元,促进增收节支6800万元,提出合理化建议76条,内部审计机构连年被评为内部审计先进单位。
让内部审计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在机构设置上就必须体现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最理想的组织结构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大多企业是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股份制,改制以后国家股占全部股份的一半以上,董事会由公司法人代表主持,这样就很难在董事会下下设审计委员会,使得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上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例如山东某股份有限公司,他就是经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股份制的,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内部审计与价格审计合并为价格审计处,与其他的行政部门平行,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在企业上市以后,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审计部门隶属于审计委员会,使审计部门地位要高于其他行政部门,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随着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的加剧,质量和效益与企业生死攸关,因而要求内部审计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旨在找出改进管理的办法,提高经济效益。重点应逐步倾向于经济效益的审计。经济效益的审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评价和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山东某股份有限公司就将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今年审计重点。他们意识到,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业务的独立评价活动,它是一种管理控制,其作用是衡量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他们的领导者还认为大型企业离开了内部审计,最高行政领导人对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企业既定方针、计划、程序的执行程度就难以知晓。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使各管理当局面对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系统,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生产经营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机制,评价、监督企业所属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的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并揭露违法违纪、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损失浪费以及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达到加强企业控制、严肃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目的。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监督和评价的双重职能,在做好内部审计对财务活动监督的同时,重点发挥审计评价职能。
4.1 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职能,向本单位负责。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应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其次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4.2 采用风险排序的方法提高审计效率风险排序就是根据日常的观察或者以前审计的结果,对被审计项目进行风险排序,风险最高的部分进行重点审计,风险不高的部分审计的时候可以进行一般的审计或者不审计。抓住重点,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高风险的环节。风险排序的方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要求,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节省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4.3 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随着对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新的审计领域将空前扩展,审计业务量迅速扩张,而审计人员少,审计任务重的矛盾势必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掌握先进的审计手段,利用计算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审部门应与计算机部门共同开发出具有适应本企业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计算机软件,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降低审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