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固定资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无疑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将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因而,加强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现阶段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所带来的问题,并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探讨性的改进建议,试图能对我国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具有在连续多个生产周期发挥作用但实物形态保持不变的特性。固定资产价值始终以折旧方式随着生产经营逐步转入企业成本,其结构、状况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固定资产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根,如何管好它,使其发挥应有作用,产生最大效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现就现阶段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探讨性的改进建议。
一、现阶段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变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营范围逐步拓宽,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增大。加之国有企业大都成立时间早,因各种改制带来的遗留问题造成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闲置甚至流失或虚增等问题客观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账实不符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既使登记台账也只流于形式,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所属固定资产底数不清。企业由于发展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更新或改扩建后,其价值、数量和使用状况等发生变动,但企业财务部门未得到相应信息反馈,账面记录的相关信息与实物不符。生产过程中出现固定资产损失时,使用部门因忙于生产而漏报,或为逃避责任而瞒报,财务账面未及时调整;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不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机器设备,甚至超负荷使用,致使其加速折损,达不到财务账面预定的设备折旧年限就提前报废。
(二)资产闲置低效
一些国有企业进行固定资产购置不事先与实物管理部门共同研究与探讨,未对企业现有固定资产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估,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或无效购置,严重脱离实际需求。企业对闲置资产未及时进行规划再利用,对已损坏无法修复的资产也未及时进行清理回收以盘活资金,造成大量固定资产长期闲置。
(三)资产流失虚增
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对购入固定资产不参与验收,仅凭一纸发票入账,对其去向监管不到位,存在以国有资产购置为名购置私人物品的隐患。笔记本电脑、高档手机等轻便易带的固定资产,存在公私混用、公为私用、失管失控现象。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性大,个别国有企业将已达到财务账面使用年限但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违规低价转卖给个人。例如,车辆在国有企业中财务账面以4年作为预计可使用年限,但实际大多车辆在购置4年后仍可使用,此时企业将其低价转卖给个人又重购新车辆,造成固定资产隐性流失。企业内部各子公司间进行固定资产相互调用转移时不履行调转手续,调出公司财务账面未作相应调出处理,调入公司财务账面又予以入账,造成一项资产多头入账,形成虚增资产。
分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的问题,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思想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对企业领导层的业绩考核只注重利润指标,而未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列入考核指标,分析评估不到位,责任追究落实不严格;领导干部任职调整时,只进行财务收支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忽视资产移交审计,导致部分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思想认识不高,责任意识不强,管理动力不足,工作压力不大,建立、完善和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措施不实。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落实不够严格
制度是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根本方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大多国有企业原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不断凸显:企业范围内未按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构建固定资产主管、财务和使用部门多方协调一致的联动管理机制,未将固定资产预算纳入企业预算管理范畴,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审批和清查盘点制度落实不严格,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不规范、不顺畅。
(三)相关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根底不够扎实
新形势下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对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企业改制后,大多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专职管理人员欠缺,岗位人员文化层次不高,专业不对口,配备不合理,职业技能培训不经常,考核和评价机制不健全,落实不严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业务知识不懂、不会、也不学的问题比较突出,凭老经验抓管理,靠想当然抓管理,在其位难谋其政、不谋其政,致使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
分析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可从思想认识、制度落实、业务技能和管理手段四个方面入手来改进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和管理理念密切相关。必须切实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摆上领导议事日程,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更新管理理念,坚持常抓不懈,真正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在企业范围内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率等考核指标纳入国有企业领导业绩考核和员工绩效考评中,树立领导和员工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主导、厉行节约的现代管理理念,形成企业内部人人自觉参与、共同维护企业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制度落实,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规范化
1、构建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积极构建固定资产主管部门、财务会计部门及使用部门协调一致的联动管理机制。主管部门负责宏观管理,定期组织清查盘点和现有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分析评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财务会计部门负责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核算岗,设置固定资产账簿及明细,配合清查盘点,为固定资产购置提供财务分析数据;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营,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和检修维护管理岗,明确本部门资产并登记台账,适时与财务部门核对帐物,配合清查盘点。
2、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现阶段国有企业固定资产预算不像销售预算那样被领导层重视,大多企业甚至根本未将固定资产纳入预算管理,固定资产购置随意性较大。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实际需求、根据年初计划和预算进行购置,防止固定资产的盲目购置和长期积压闲置。
3、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每半年或每年年终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适时摸清家底,掌握资产使用状况;对盘盈、盘亏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依据制度及时妥善处理,确保固定资产账实、账证相符。在企业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做好相关固定资产审计,及时组织清查盘点,严格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保证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安全完整。
4、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流程。从资产的预算、请购、购置或租入、入库、领用、调拨、出租、盘盈、盘亏、处置等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和业务操作流程,严格制定目标控制和考核,防止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
(三)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多能化
加强员工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特别是要求会计人员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核算方法,妥善进行会计处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和定期轮岗制度,要求员工立足本职,坚持以岗代训,鼓励他们在多领域、全方位研究探索,广泛参与职业技能考试,着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适应岗位需求。不断强化员工职业道德,树立高尚的品行操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自觉强化责任意识,力求人人履职尽责、遵纪守法、认真细致、坚持原则、保守秘密。
大型国有企业涉及固定资产价值数亿元,涵盖固定资产条目数万条。如果没有科学、简便、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就很难准确核算和正确管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金雄厚和社会信息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发利用ERP系统、条码技术等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可视化和智能化。
结语
现阶段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使用地点分散,使其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分离成为必然。由于企业领导思想认识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责任意识欠缺等因素,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的问题客观存在。本文在梳理、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思想认识、制度落实、业务技能和管理手段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试图能对我国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参考。当然,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日益加快,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管理方法和模式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必须深入实践探索,因时因势而变。企业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要求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关规定,积极展开现实问题研究,全力抓好固定资产管理,不断走开一条规范化、信息化和个性化管理路子。
参考文献:
[1]秦少飞.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8)
[2]黄睿,徐盛红,刘硕. 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4)
[3]王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审计,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