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组成部分,原指以目标利润为中心,统一管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另一含义则指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其他方法,使上市公司利润既不过高,又不太低,而恰到好处的利润处理行为。本文所指利润管理是结合上市公司公开财务信息的质量而言的,因此,所涉及的皆为后一种含义。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利润进行管理的目的有三:利润压缩、利润捻出和利润平滑。经营者进行利润压缩的主要动机在于节约税金,为了少纳所得税及其他与收益相关的税费,在乘法容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计费用的形式进行利润压缩处理。利润捻出的动机是通过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印象,以图能够比较容易地筹集到企业活动所需要的资金。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其股票价格也较高,以一定的股票能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还能顺利地发行公司债,从银行借到所需的资金。此外,经营者还可能出于个人动机进行利润捻出:如为了保住自己地位,就在股东大会上以捻出利润来赢得股东的支持;当自己工资主要由会计上的利润来决定时,出于增加自己报酬目的而捻出利润。利润平滑是实现公司收益稳定的会计行为,收益经常剧烈波动的公司,会降低投资者的信心,增中公司的融资成本。
严格意义上的利润管理并不违背会计原则,现行的会计理论和制度对利润管理有相当大的支持:
1、利用会计准则所允许的变通及判断机会。由于企业及其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各不相同,对有些会计业务的处理,会计准则也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规定,而给企业以一定的变通机会(如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在可以变通或者选择的情况下,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会自觉地运用其影响力,以选择一种对其目前或长期利益有利的方法,使对利润的计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利润的管理与控制。即使会计准则规定只能有一种会计方法可供选择,但在具体的细节上,仍难免给企业以凭判断行事的权利(如折旧年限、残值、存货注销、坏账准备提取率等),企业自会加以利用。
2、利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控,如提前消费或者提前购置固定资产(以早提折旧增加成本),推迟销售收入的实现等,可使当期利润得到适当的降低;反之则可使当期利润得到适当的提高。
我国股份公司管理当局目前对企业进行利润管理的诱因主要来自以下因素:
1、对公司筹资的影响。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上市公司后获得了向市场直接融资的权利,以契机,转换机制,由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换,继续保持资本扩张权,使企业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撑,筹集的渠道不外两方面:一是借入资金;二是权益资金。债权人借钱给企业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能够到期还本付息;长期股东想获得较高的股息和红利,只能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利润;短期股东主要是想获得投机收益,只关注股价的表现和少数几个财务指标,更希望企业有高额利润;短期股东主要是想获得投机收益,只关注股价的表现和少数几个财务指标,更希望企业有高额的利润。为了筹集资金,维护股东的权益,上市公司需要进行利润管理。
2、各种政策性限制因素。
(1)股份公司发行新股和股票上市实行额度控制,在新股发行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要想借此获取更多的资金,可行的办法只有提高新股发行价格。1996年以后证监会规定新股发行价的定价公式为:发行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市盈率,发行市盈率一般不超过15倍,这种股票发行定价方式无疑会推动管理当局实行利润管理。鉴于此种方法的局限性,中国证监会(98)8号文又提出新的新股发行定价方法,即采用发行当年加权每股收益与市盈率的乘积计算发行价,公式为:发行价格=发行当年预测利润/发行股本数+本次公开发行股本×(12—发行月份)/2×市盈率。此法以预测利润作为定价依据,但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低估或高估未来盈利能力的情况,为了避免管理当局操纵盈利预测,便提出了更高要求:凡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10%—20%的,发行公司及其聘任的注册会计师应在股东大会及指定报刊上公开作出解释,发行公司应向投资者公开致歉;凡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20%以上的,除要公开作出解释和致歉外,将停止发行公司两年内的配股资格等等,这些措施必将对利润管理起到积极的制约作用。
(2)公司上市后可以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募集大量资本(简称“配股”),是大多数公司要求上市的主要动因,但配股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政策约束;1993年政府规定上市公司(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除外)前三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以上,才能按上年末股本为基数以不超过30%的比例配股;1995年又进一步规定上市公司前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每年都在10%以上才能获准配股。上市公司虽然前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10%以上,只要当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就会前功尽弃,要从次年起再努力保持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10%以上,才有资格申请配股。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许多上市公司在编制年报前进行反复测算,看看当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能否达到10%以上,如果达不到往往就通过利润捻出来达到这一资格线。
(3)《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发生亏损,要暂停上市;限期内未消除亏损的,要终止上市。一些绩差公司为了避免被处以“极刑”,对不同会计年度的收入和费用做人为调整,以调节不同年度之间的利润或亏损。
3、上市公司经营业务的多样性、不确定性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利润管理”的空间。在市场经济中,关联方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互相直接或间接控制影响对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交联交易的公正性、公平性,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利润,交易不存在竞争性的、自由市场交易的条件,关联方之间通过虚假交易可以达到提高经营业绩的假象。即使关联交易是在真实交易基础上进行的,也可能因有些公司的关联交易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在公司之间转移。
各种上利润管理的会计方法对财务报告使用者获取相关和有用信息的影响情况尚需大量的实证研究,关于利润管理在以下方面的“是与非”是可以确定的:
(1)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彻底消除利润管理行为。无法彻底消除利润管理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消除利润管理行为的成本。另外,信息非对称也决定了利润管理现象难以彻底消除,合理、有效的利润管理有利于公司稳定、均衡年度收益,增强公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