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周一称,全球经济可能已经接近一个“临界点”,之后或将步入放缓阶段,放缓程度足以使当前的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
而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不但会直接冲淡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还会对其他向中国出口中间产品和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连带影响。
本报讯 国际清算银行周一发布年度报告表示,食品和能源价格飙升对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加上金融机构放贷能力下降以及家庭债务水平上升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放缓的影响将比控制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更严重,持续时间也更为长久。
报告还称,长此以往,经济放缓甚至可能会导致通货紧缩。
各中央银行面临两难境地
国际清算银行的这份报告强调了各中央银行目前面临的两难境地: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压力不断上升,同时报告表示,央行也应当为这种情况的发生承担责任。
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奈特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高通货膨胀率可能不会如预期一样在2009年出现放缓,各国央行官员必须格外警惕,防止通货膨胀预期攀升。此外,国际清算银行还在年度报告中称,新兴市场的出口活动可能面临疲软的风险,从而将会限制这些国家提振国内需求的能力。
新兴市场抗冲击力增强
国际清算银行称,美国经济增长严重放缓可能会冲击新兴市场经济体,因为虽然这些经济体的经济目前还相当具有弹性,但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外部需求。
国际清算银行进一步表示,全球金融市场状况的进一步收紧可能会让那些拥有庞大经常项目赤字和依赖跨境银行借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变得束手束脚。
国际清算银行称,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到了严重冲击,与之相比,新兴市场经济体这次能够更好地承受美国经济下滑所带来的压力。虽然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已经有所放缓,但仍在平均水平之上,这是受强劲的出口和国内需求支撑。
不过国际清算银行指出,对美国的出口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仍很重要。美国是中国20%出口商品目的地,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不但会直接冲淡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还会对其他向中国出口中间产品和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连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