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在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繁荣、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每年出口创汇占68%,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完成了全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使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甚至生存上面临较大的困难,融资难就是主要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和解决融资难问题,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外部问题
1、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窄。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窄,是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偏重依靠内部融资,而外部融资相对较少,并且在外部融资中又缺乏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渠道,间接性的融资渠道也主要是银行贷款、贸易融资中的票据贴现和商业信用融资。
2、资金成本高。根据学者统计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一般先使用内部融资,其次是债权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方式融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债权融资的成本高于企业内部融资,而股权融资的成本又高于债权融资。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初期主要是企业内部融资,然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单单依靠留存收益来发展已经远远不够,必须通过外部途径取得资金,于是债权融资和贸易融资的金额就越来越大,这也表示着企业需要承担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
3、长期融资比重低。民营企业贷款在整个商业银行信贷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乎其微的,虽然民营企业贷款保持年平均增长趋势,但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却呈现下降趋势。这种情况已经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和规模扩张。
另外,企业的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和长期借款难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关系的。筹集不到长期资金,为了维持企业的运转,使其发展壮大,民营企业不得不周而复始地进行短期借款,重复性强,工作量大,成本高。
4、抵押担保较多,信用担保有限。银行办理贷款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成本高、风险大、缺乏贷款担保,使得许多民营企业融资难。一些民营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数据等信息都具有非公开性,透明度低。在双方交易过程中各交易双方必须花费一定的成本来获得信息,又由于交易双方本身固有的知识和判断能力的不同,就会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上,企业在经营方面比银行掌握更多的信息。于是为了减少信息采集的成本,并且尽可能多地保障自己的利益,银行更乐于用资产抵押作为担保,为企业提供贷款,而非信用担保。
1、企业制度相对落后。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资本结构也呈现出单一性、封闭型的特点。企业90%的股权由集团董事长及董事长夫人或家族的一些亲戚控制。这样的产权结构造成了一人掌控公司的独裁局面,公司的发展基本取决于董事长一人的决策。产权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使得企业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积累投入来获得发展,缺乏对外部融资重要性的认识。虽然近几年,企业可能正努力扩展外部融资的渠道,但相对于许多集思广益,采用科学的现代化制度的企业来说,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
2、财务管理及经营管理水平低。银行发放贷款的前提是掌握了企业全面、可靠的财务情况,从而能够预测和控制新增贷款的风险。而民营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其申请贷款时往往会遇到阻碍。
有些民营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有些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少,但是能够全面了解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的高水平的财务人员却很少,绝大多数的财务人员只能从事简单的记账审核等工作,而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有效的、高水准的、长远的建议,而且大多数的财务人员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使得财务与经营有脱节的情况,不能将财务提升到掌控企业经营全局的高度。根据调查显示,民营中小企业有45%的财务人员对整个企业财务状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有20%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融资状况和融资环境有了解,只有10%左右的财务人员对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具体的融资状况都了解。照这样的形势来看,企业的财务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能真正体现其监督、决策的功能所在。
有些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缺乏对融资的认识。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能熟练灵活地运用金融机构推出的各种金融工具,对各类融资业务也不是很熟悉。于是在选定融资方案时就不能统筹规划,全面分析,因此做出来的融资计划很可能不是最优的决策,错过好的融资机会。
3、信用等级低。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以企业资产信用为前提的贷款方式成为银行比较大的调整,由过去的以信用放款为主改为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贷款的审查也更加注重对企业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的考察分析,对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资信评级也更加关注。有些民营中小企业在规模上来说是比较大的,但是由于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企业缺少对信用的全面认识,企业没有着力打造自己的良好信誉,因此信用水平相对大型企业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目前,一些银行根据企业的信贷还款情况,给各个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作为以后贷款发放的审核标准,敬业钢铁有限公司曾在2009年、2010年获得农行A级信用评级,但是相对于十几、几十个的合作银行来说,这还是不够的。现在,敬业钢铁有限公司正全力提升自己的信誉水平,争取更好的资信评级。
三、改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对策
作为信贷资金的需求者,要改善融资问题,改变自身在融资交易中的弱势地位,民营中小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1、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内部治理。民营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于所有者的手中,所有者直接参与经营决策,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带有强烈的私人色彩。在这样的内部治理结构下,企业信息高度集中于企业的内部,银行等外界投资者一般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企业内部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外部投资者就不敢轻易投资,导致企业资金筹集面临出现一些问题。治理结构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最主要的因素,财务控制制度也是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因此,民营中小企业首先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适当地进行产权改革,优化产权结构。
要加强内部治理,不仅要明确职责,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明确职责:企业应分别设置更明确的企业治理层次,赋予其相应的经济责任,使得企业管理人员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权责平衡。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企业可以定期、集中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员工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管理理论、财务知识、公关技能、生产过程等。企业在选拔管理人员时,也应以能力为基本标杆,聘用真正有才能的人。
2、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企业信贷资金的可得性。作为民营性质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因财务制度规范性不够,财务信息难免会有遗漏和不真实的情况。鉴于此,民营中小企业必须规范和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和可信度,从而使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地提供给金融机构等投资者。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邀请会计师对其公司财务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加强财务人员对财务知识、技能和金融知识的学习;其次,也要致力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完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审计,争取将存在的财务问题逐个击破,保证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如此,企业便能及时披露有关财务状况的信息,增大向金融机构之类的投资者的软信息提供量,培育竞争优势。当需要信息的投资者得到越多可靠的企业财务信息和数据时,双方的商谈就进行的更加顺利,融资工作就更容易进行。
3、培育自身信誉,提高信用评级。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信用关系也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之一。信用的培育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内部体制的完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育自身信誉,提高信用评级是民营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做的工作。提升企业信誉,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内部制度管理,使企业由内而外地体现出优良的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将财务提升到控制企业融资决策的高度,增强财务的成本控制,细化资金的流转预算,使企业资金得到高效率的运用。合理计划资金才能按期归还贷款,提升企业在银行的信用水平。
4、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企业与银行之间不应该只是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更确切的应该是合作关系,企业应积极与银行配合,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民营中小企业可以邀请银行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例如企业可以为银行留一个董事会成员的位置,让银行能更直接地了解公司。这样,银行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运作以及发展前景,从而客观准确地判断其偿债能力、信用水平,决定是否提供贷款;由于银行能较为准确和详细地掌握企业信息,再次放贷时,可减少大量的调查、审核手续,节省了人力、财力,提高效率,不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都降低了成本;当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银行作为债权人,并拥有专业的经济、金融、管理的人才,可帮助企业及时地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有效提高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降低呆坏账;银行可以在放款后对资金运作进行有效监督,防止企业随意改变资金投向,并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有效督促和合理控制,防范道德风险。
5、利用信息网络减少信息不对称。在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要的时代,网络成为了企业、个人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民营中小企业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融资道路更加通畅。另外,民营中小企业还可以以银行网络为依托,对自身内部情况实时监控。这样,不但可以精简财务结构,还能利用银行信息化的优势降低财务管理成本,而且通过与银行合作,能够使银企关系更加稳定,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银企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银行“惜贷”,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