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各高校从银行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办学基础设施的建设,银行贷款一方面为高校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使高校承受着巨大的财务风险。本文对贷款风险的成因以及如何控制贷款风险进行了分析探讨。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各高校为改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设施、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对高校财政拨款的增幅落后于生均人数的增幅,客观上来讲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向银行贷款已成为弥补资金缺口的主要途径。
一、高等学校负债筹资的原因
(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住宿条件的改善要求建设更多的宿舍来满足食宿的需要
现在高校实行学生宿舍公寓制,加之对学生安全、健康的考虑,需要大规模购建新宿舍。同时,教师队伍也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逐步扩大,高校教师住宿条件也急需改善。为满足多方需求,必然要扩建学校公寓及相关设施。
(二)教学条件改善
学生人数增加相应需要增加新的教室,原有的教学科研条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科研的需要,必须对教学和科研场所进行扩建和改造,如计算机房的建设、体育场馆的修建等。
(三)建设新校区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急剧扩张,高校原有的占地面积、建筑设施已不能满足现实办学规模需求,许多高校只能举债筹资建设新校区。
(四)办学条件评估
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办学条件评估”,规定了高校学生的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下达的指标远远超过学校现实的承载能力,诱导和迫使高校扩建新校区。
(五)高校争取贷款的有利条件
一是政府支持。政府需要高校加快发展,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允许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和商业贷款解决。二是高校面向社会办学,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加,教育已成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较稳定的偿债能力和良好的声誉。三是科教兴国战略日益深入人心,高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办学基础,有能力把学校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发展前景广阔,金融界对高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给高校提供优惠贷款。四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高校负债办学铺平了道路。
政府贴息贷款办学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又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政策的含金量高,用好、用足、用活负债办学政策将会使我国高校教育事业产生质的飞跃。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将会使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的西部大多数高校难以真正摆脱办学经费短缺的困扰。
二、高等学校贷款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贷款宏观管理滞后
高校扩招后,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关注的是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学校多上新专业,尽可能多地招生。由于国家没有给高校扩招注入更多的资金,教育主管部门手中没有更多的钱来支持学校办学,只能尽量想办法帮助学校融资,对高校从银行贷款开始阶段,主管部门是持支持态度的,管理上也没有出台制度加以规范和指导。高校从解决自身大规模建设资金需求角度考虑,各自独立地向银行贷款,而且总是想办法争取银行提供优惠贷款。高校使用贷款的决策是自发、分散地由各高校自主作出的,贷款规模、贷款使用和管理基本上由学校自我控制。高校贷款在管理上存在着分散性,宏观统筹力度很小。随着高校利用贷款办学的规模越来越大,暴露的问题日渐增多,教育主管部门开始主动关注高校贷款管理问题。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教育部专门制定了直属高校贷款审批制度。高校贷款的宏观管理才真正得到全面加强。
(二)贷款论证不够严谨
高校扩招初期,银行积极向高校放贷,此时形成贷款的学校往往是一些重点大学和一些贷款办学意识较强的高校,银行进行贷款论证的内容比较简单,程序和手续也不很复杂,学校贷款来得比较容易,有的甚至是银行主动到高校放贷。随着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放慢了对高校贷款的步伐,开始转向以收回贷款为工作重点,对高校新增贷款论证日益严格。但高校办学资金短缺的状况近年来没有缓解,对贷款的需求有增无减,又形成了高校主动联系银行贷款的局面。学校关注的是如何从银行借到钱,因此在贷款论证上往往会出现包装数据、论证材料和公关现象,使贷款论证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如有的学校利用银行经营的独立性,使用同一个项目向多家银行贷款,以此来加大资金量解决学校自筹资金不足问题。极少数学校贷款论证盲目草率、不慎重,如有一所高校举债4 000万元投资建设2万平方米招商引租的科研实验楼,建成不久就产生了财务风险。
高校贷款应当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为管理目标,对以支付利息为代价而取得的贷款应该严格管理,节约使用,提高效益。高校贷款使用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比较明显的有:一是高校贷款宏观统一管理不够。很少有高校就此成立专门组织来管理使用巨额贷款,往往依靠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是财务处、基建处、后勤集团、教务处分块管理,缺乏必要的计划管理和统筹力度。各部门从各自需要出发,相互争用贷款资金,在不知不觉中用光了贷款,没有解决办学的根本问题,背离了贷款办学的初衷。二是不讲成本,建设上相互攀比,讲排场比阔气,浪费现象经常发生。有的学校教学楼、实验楼设计实际使用面积低,搞上档次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随意变更,人为加大工程量。三是极少数高校工程建设和物资设备采购不招标,暗箱操作,决定权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损失浪费、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乱用贷款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扩招,学校要花钱的地方非常多,除了争着用贷款之外,有的学校用贷款建教职工宿舍,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有的学校用贷款调节日常资金周转,甚至有的学校用贷款对外投资、发放教职工校内津贴。高校贷款大多数是按项目申请的,专款专用原则普遍没有得到遵守。贷款被乱用滥用,巨额资金发挥的作用被大大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