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奇江恋”这个词频频见诸报端。好事者可能以为这又是某位娱乐明星的绯闻,殊不知这只是媒体的一种拟人式的称呼,说的是奇瑞汽车(以下简称奇瑞)与江淮汽车(以下简称江淮)联姻的故事。
联手做大还是新一轮暗战?
据了解,奇瑞与江淮均为安徽省汽车行业的两大自主品牌。
奇瑞以轿车业务见长,微车刚刚起步,商用车公司近乎于空壳;江淮则有着完善的商用车根基,涵盖轻卡、重卡、客车和底盘。两者的互补性近乎完美,其合并所能达到的协同效应、对彼此业务的快速提升和产出均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这也正是安徽省政府打造大安徽汽车工业集团的思路所在。
然而,对于已经上市的江淮和近期积极筹备IPO事项的奇瑞来说,问题显然没有预想的那样简单。
业内人士分析说,此前流传的“谁吃掉谁”的模式是行不通的。果不其然,随后,奇瑞与江淮相互持股的重组方式浮出水面。
但在联手做大的模式下,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产生了:如何衡量两家资产的价值?如何进行相互持股?由此,这也引发了两家车企之间新一轮的暗战。
不以交易价格论英雄
“股份估值确认所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评估方法的选择。”中央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研究所所长刘玉平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
通常情况下,评估方法有三种,即资产基础法(净资产定价法)、收益法(预期收益现值定价法)和市场法(市价定价法)。这三种方法都可以采用,但是其基本原则是评估机构及评估师基于自身的专业判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
有媒体报道称,尽管此前奇瑞和江淮对于评估方法有着分歧,但目前双方均将注意力转向了市价定价法。双方也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资本运作,以谋求更多的持股优势。
今年4月,奇瑞引入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市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鼎晖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共5家外部投资者,以不足20%的股权换得29亿元。以此计算,奇瑞总市值已至少高达145亿元。某券商分析说,以7月20日收盘价计算,奇瑞的估值已经仅次于整车A股排名第4位、第5位的一汽夏利、江铃汽车,相当于江淮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31倍。
“这显然是高估了奇瑞的价值。”某位不愿具名的证券业人士透露。
“高市值并不代表高评估值,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刘玉平一针见血。假如采用市价定价法,评估结果未必会如大众预期的那样。
刘玉平分析说,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用较高的价格购买了奇瑞的股权,但是这种高价格有其特殊性。姑且不谈针对投资者的保障性条款,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仍有不同。战略投资者看重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还有打开市场等更为全面的考虑。外部投资的价格与评估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在评估过程中,评估机构会将这一市值作为一项参考数据,但并不一定会得出与之相对应的评估结果。
专家建议采用收益法评估
说白了,奇瑞的非上市公司身份给这次联姻增添了不少变数。
“非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基于净资产的评估。”某位不愿具名的证券业人士告诉记者。但单纯使用净资产定价法必定又会低估奇瑞的真实价值。
因此,两家公司共同将注意力转向了市场定价法。
刘玉平补充说,除以上所谈的之外,采用市价定价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奇瑞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与上市的江淮比较,许多相关资料的获得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同时,此类资料的可控性也将受到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公司很难进行公平、合理的比较。
刘玉平认为,在相关资料的获得有共同前提的情况下,采用收益法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另外,由于评估值都是时点值,无论选取何种方法,相同的评估基准日至关重要,否则得出的结果是不具备参照性的。这需要并购双方在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沟通。
在该不愿具名的证券业人士看来,最具操作性的办法莫过于在奇瑞上市失败的前提下,江淮通过定向增发股票使奇瑞成为其大股东,从而完成两家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