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
会计理论界对
财务会计目标的
研究仍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
财务会计目标作为一种主观愿望,其实现范围取决于
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而其实现程度则取决于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的具备程度。
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一、
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
对于
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在
会计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可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纵观
会计理论界对
财务会计目标的
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
受托责任学派认为,
财务会计的目标应该充分反映
资源的委托和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即
会计应向委托人报告受托人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并以反映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中心;强调
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强调
财务报表系统的整体有效性。
决策有用学派认为,
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
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
信息,即
会计应当为现时的和潜在的
投资者、信贷者和
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
投资和信贷决策及
其他决策的
信息;强调
会计人员与使用者;从
信息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强调
财务报表的本身有用性,即要求
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更关注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
信息。
两大学派观点的比较:无论是受托责任学派还是决策有用学派,它们都是以商品
经济及社会
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出发点和客观依据的。但是从产生条件看,受托责任观的
会计思想在存在委托
代理关系的情况下就可以形成;而决策有用观是建立在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形成的基础之上的。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
经济的产物,而委托
代理关系的产生既不一定要通过资本市场,也不必然与现代市场
经济相联系。故受托责任学派的
会计思想的产生可能并且确实早于决策有用学派。比较两大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发现其差别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
会计人员的地位:前者是主人,后者是仆从。二是
会计人员的着眼点:前者是整体有效,后者是报表有用。三是
会计信息的数量和精确性:前者认为应有所取舍且强调
信息精确可靠,后者认为多多益善且允许有偏差。四是
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前者强调可靠,
会计只有提供客观、真实且可验证的
信息,才能有效协调
代理双方的利益关系;后者强调相关,而
信息相关的关键在于其预测价值。
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相关
会计信息是一个企业创造未来的有利现金流动能力的
信息。五是
会计信息计量属性与模式的选择:前者主张单一的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
历史成模式,
历史成本计量的结果能够有效地把受托者的
经济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交代清楚;后者主张多种计量模式并存,例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并存。
二、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取决于
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
信息系统,在考虑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情况下,只能从力所能及的范围方面来探讨
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
财务会计目标。脱离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力所能及的范围来讨论
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
会计目标,在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相关职能的情况下追求
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其最终结果只能是使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为
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金融
风险、
投资风险、决策
风险的替罪羊。影响
投资和决策的因素是众多的,
会计信息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也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即使是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得出的
财务会计信息也真实、可靠,但债权人和
投资者等
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可能由于
其他因素的
综合影响而蒙受损失,使原本为有用的
财务会计信息成为无用。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
信息系统,具有反映、控制、评价、预测、决策等5项职能。
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职能,是指
财务会计通过其一系列程序和方法,把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
经济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经过必要的计算、
分析、
综合,加工成为全面、系统的
财务信息。这些
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已经形成的
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则
表现为
会计信息系统对
经济活动的控制,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
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于
财务会计监督方面,
会计监督通常是通过
会计确认来实现的。在我国,国家财经
政策、法规和企业
财务会计制度、计划或
预算等,是实施
会计监督的依据。
财务会计通过对企业
经济活动有关数据进行
会计确认,把符合
会计确认标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反映计划或
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
财务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价、预测、决策等职能,由于都要在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
会计信息基础上,通过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
会计信息的
分析、比较以及
综合运用才能进行。这实际上是涉及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
会计信息的理解、运用和驾驭能力的问题。因此,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
基本职能就是反映和控制。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
信息系统,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
经济活动实施或执行反映和监督职能,将已发生或已完成的
经济活动数据加工成
会计信息,提供给
会计信息使用者。
三、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的具备程度
尽管
财务会计目标是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
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种主观愿望,它体现为
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观需求和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客观职能的辩证统一,为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职能所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或执行了反映和监督职能以后
会计信息就会有用,
财务会计目标就能实现。这里还有一个
会计信息加工出来以后是否“适销对路”和“价廉物美”的问题。“适销对路”指的是
会计信息为
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而“价廉物美”指的是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
会计信息。任何事物都有其绝对性和相对性,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体现为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和重要性等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的具备程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以上
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的具备程度。
会计信息有用性是指
会计信息具备了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和重要性等
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是因为从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职能看,其力所能及的就是这些方面。至于相关性的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有个体和总体相关性之区分。从个体相关性看,由于其所涉及的是各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愿望和各
会计信息使用者
分析、驾驭、使用
会计信息的能力等因素,而所有主观愿望和能力因素都不是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所能左右的。因此,不宜将个体相关性作为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或
财务会计目标是否实现的
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如从总体相关性看,由于
财务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
经济建设的繁荣而产生、发展的,所以
财务会计的“产品”——
会计信息,就必然为社会生产和
经济建设所需要。也就是说,对社会生产和
经济建设而言,
会计信息具有与之俱来的总体相关性。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信息对社会生产、
经济建设相关),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如果将已发生或完成的
经济活动数据加工成
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也具备了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和重要性等
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则应该认为
会计信息有用,
财务会计目标已经实现。同样
会计科研成果(
会计理论、
会计思想、
会计观点等)如果能指导、规范
会计实践最终得出具备以上
特征的
会计信息,则可认为该
会计科研成果是科学、客观、可行和有效的且价值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