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报道的山西南洋教育集团旗下10所遍布全国各地的南洋国际学校接连关闭。这个曾经被誉为“中国民办教育第一品牌”的民办教育集团,因无力偿还数亿元的教育储备金而崩盘,说明了在我国民办高校中,如何合理的利用资金、有效地投资、筹资、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都是必须要迅速解决的问题,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1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民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民办高校在资金的对外投资、新生招收、物资采购、基建项目发包等领域相继发生了众多问题,如有的学校在资金对外投资中,为片面追求资金的高收益,出现了资金投向不合理、投资期满难收回、投资效益不好等情况,给学校造成了损失;少数学校出现个别人为了谋求私利,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学校在新生招收中,利用工作之便收受钱财,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学校在基建项目发包中索要或收受钱财,产生经济案件等等。由于买方和卖方市场的利益冲突,引发了问题的产生,这些都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内部控制的薄弱。
1.2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知识急需更新,财务管理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以“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财务管理仅仅局限于报账和记账的核算功能,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1.3 投资意识较差,忽视资产的管理
大部分民办高校,只注重学生费用问题,但对于基本建设投资、专业学科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投资、校办产业投资,以及对外投资等甚少考虑。对货币资金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不同货币资金存放形态及转换以降低货币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同时,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入的办公家具、固定资产等管理不严,保管不善,资产损失现象也相当严重。
1.4 经费不足的问题
(1)基本建设经费严重短缺,办学场地不足。在民办教育事业中首要解决的是办学场地的问题,这必然要考虑基本建设(即教室、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根据调查,现有许多院校仍旧长期租用校舍。
(2)办学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对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必须大量增加教学配套设施、教学设备。
(3)需要大量资金引进人才。据全国民办高教委“百所民办高校”的调查统计,2/3的院校专职教师人数不超过40人,有近80%的民办高校没有专职或专职教师人数很少。因此,师资的引进同样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
(4)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重点学科的建设,科技、科研的建设,学位点的建设,这些都是影响着民办高校今后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样都需要有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持。
2 建立有效地财务管理机制
2.1 依法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
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它大部分没有国家投入的资金,所以更应广开财源,多途径的引资筹资。国外民办高校总是想方设法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包括企业界、社会名流)募集经费。我国民办高校应借鉴国外民办高校经费的取得方式,加大筹资力度,以解决民办高校资金不足的根本性问题。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建立健全的学费收缴制度。目前,民办高校资金来源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学费收入,但过高的收费标准不仅增加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同时也影响到民办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制定民办高校的收费政策是民办高校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然而学费的收取,要遵循成本(由基本建设投入、维护性投入、日常运转费用投入等构成)核算原则,并要考虑社会承受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来确定。
(2)积极争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投资。目前,民办高等教育正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有比较高的收益率,可以此为契机,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民办教育的发展之中,这也符合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中国民办高校应该积极大胆走向企业,甚至走出国门以寻求跨国企业和国外基金会的支持。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基金数据库了解基金会的情况,根据基金会资助的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基金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计划书。同时民办高校还应该通过一些渠道与基金会取得联系,进行现场或面对面的交流来提高获得资助的可能性。民办高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和基金会的联系提高学校在国内外的声誉,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此外,民办高校还应该积极拓展筹资的对象,积极开展对学校的朋友,学生的家长、校友的家人,以及在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筹资工作。
(3)提供产学合作,建立健全的高校后勤机制,增加附属事业收益。高校创办的校办企业大多依托于高校的人才、知识,占用其房屋、设备、资金,享有政府的优惠政策。加大校办企业的创办力度可以大大增加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促进高校发展。同时,科研收入也是民办高校进行科学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进而增强科研力量的保证,它包括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转让和科技服务收入。民办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在人才、设备、科技、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承担政府下发的科研项目或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从而获得经费,通过申请科研课题,民办高校也可以获得部分科研经费。
民办高校还应加强科技创新来研发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等,由对其感兴趣的企业出资将科研成果转化,这不仅创造了社会效益,也增加了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
(4)加大社会捐赠力度。在美国,筹资工作开展较好的私立院校中,来自社会捐赠的收入已经超过或者接近学费的收入,在学校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纽约还设有一个Foundation on Center专门收藏基金会的资料并举办各种培养发展筹资技能的培训班。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在筹措社会捐赠方面较为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积极吸收社会捐赠来扶持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政府也应该同时出台一些税收方面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个人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捐赠。
(5)向金融机构借贷,学校不能盲目借贷,民办高校应该考虑自身的财务能力、政策规定、客观环境,确定并及时调整资金结构债务比(贷款与全部资金之比),考虑民办高校的偿债能力,从宏观上进行控制,保证本息的按期归还,避免财务风险。确定合理的债务比是学校从总体上防范债务风险的关键。
(6)社会集资支教。社会集资主要是指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为高校建设垫付资金。例如,我国当前大学新校区的学生公寓大多都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出资建造的。学校和企业签订关于资金投入和返还的协议。大学新校区建成后,学校将资金返还给企业的途径主要是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此外还包括新旧校区土地资产的置换收益、配套服务的经营收入以及后勤部门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收入等。
2.2 合理有效地进行投资管理
这里所说的民办高校的投资主要是指人员经费开支和经常性支出、具有资本性支出性质、能产生长期效益的投资,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投资、专业学科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投资、校办产业投资,以及对外投资等,同时,也不仅仅只以学校自身实物资产投资,可以以“无形资产—学校声誉”进行投资。为了提高投资效益,民办高校可以采取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在进行合理成本计算的前提下保持较低的收费标准、提高师生比、降低基建、购物成本、多层次办学、后勤社会化、发展教育产业等措施,精心运作,努力提高投资的规模效益、数量效益、结构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对增强高校的办学实力、促进高校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3 加强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管理,预算是民办高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民办高校预算是高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进行的。财务预算反映出高校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实践中实行综合财务收支预算,是民办高校对财务实行统一领导、强化资金管理的有力手段。学校需要将不同渠道聚集的资金全部纳入综合财务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使学校充分、合理地组织和运用全部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将集财、理财、用财统一起来,既满足学校教学经费、基本人员经费、行政经费日常开支的需要,又能保证教学重点建设和学校长期发展。
2.4 建立适合民办高校的财务制度
建议将“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向“经营型”转变。会计处理要体现允许投资合理回报原则。《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须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从这一政策可以看出要想合理计算投资回报,首先,要正确计算民办高校的收支结余,实现民办高校净资产保全,这就需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引进此原则是正确核算教育成本,正确计算结余的前提,确定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正确计算各期教育成本,使当期的收入与当期的支出相配比,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其次,要改变我国现行的高校中对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不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只按收入提取修购基金的方法,这不利于正确反映和计算学校当期的实际教育成本。要合理确定办学节余分配顺序,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用于弥补各种风险导致的亏损或收支不平衡,避免学校发展的不稳定性,其计提比例可根据情况研究确定,并计提预留发展基金。预留发展基金可按不低于年度净资产增加额或者净收益的比例提取。第三,建立新的报表体系,注重财务分析。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及收入支出总表两张主表及相关的附表,这些不能准确反映民办高校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因此,要建立新的报表体系,采用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表和反映盈亏及其分配的损益表来替代收入支出总表,注重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