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是企业与外界交流其财务状况、经营绩效以及发展前景的一个有效媒介,也是财务信息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的主要依据。财务报告编报管理是指企业为使财务报告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而采取的种种行为。企业通过对财务报告的信息内容,组织形式、信息冗余度、信息置信度。披露者的解释。披露媒体以及披露时机等维度的管理,从而导致财务报告所蕴含信息量的某些改变。企业管理当局实施财务报告编报管理可以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决策行为,从而达到筹集资本、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竞争力等目标。网络时代,企业经营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利益相关者要求获取更为相关与及时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财务报告编报管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财务报告编报管理在网络时代显得更为重要。
一、编报管理的战略目标
企业确定财务报告编报管理的战略目标要比确定其他战略管理目标复杂,这是因为财务信息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能同时发挥正面或负面的效用。例如,乐观的盈利预测对资本市场而言具正面效应,但也可能导致监管当局干预等负面效果。总体而言,企业实施财务报告编报管理可以达到下列目标。
(一)更正对企业价值的误估
当企业的内在(真实)价值不同于市场价值时,就出现了价值误估现象。内在价值是指基于企业管理者所知道的全面信息而得出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除了资本市场存在企业价值误估现象外,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也可能出现低估企业价值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差距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因此,要更正价值误估尤其是低估问题,企业管理当局可以采取自愿披露策略向外部利益相关者展示企业的真实价值,使企业市场价值接近内在价值。
(二)增强证券流动性
证券流动性通常可以运用投资者买卖证券的交易成本来衡量,包括付给经纪人的佣金以及买卖双方出价与要价之间的差价(Spread)两部分。证券流动性与交易成本成负相关,交易成本较高,则该证券的流动性较低,随之,投资者对证券的回报率要求较高,对企业而言则意味着资本成本较高,最终导致企业利润降低。在此种情形下,管理者可能会放弃一些本来可行的投资机会,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对象,证券买卖双方往往会提高出价与要价之间的差价,以避免与知情者交易时发生损失。而差价的提高又增加了证券的交易成本,也即降低了流动性。因此,若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实施信息披露战略能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证券的流动性。
(三)改变投资者结构
企业投资者主要由机构投资者与众多中小投资者组成。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实力雄厚,对新股票或债券的需求比较大;此外,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具有较好的识别力,若机构投资者占股份比较大,则债权人,供应商以及顾客会认为该企业有“较好的保证”。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通常是企业的大股东而且数目不多,企业与其交流企业经营信息要比为数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容易。因此,企业通常希望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基于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有所不同,机构投资者通常要求明细的、未来的信息,若企业强化提供这类信息将会增加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证券的需求。因此,企业通过实施信息披露战略可达到改变投资者结构的目标。
(四)降低政治与监管干预
监管者与政策制定者受顾客,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经常会监视企业的不正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限制这些行为的发生。例如,企业非正常高额利润与产品价格、市场份额的显著提高,或者因企业重组导致大量厂房关闭引起员工失业等问题。所谓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这些行为通常可以在会计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监管者通常会很关注企业所发布的财务报告。因此,若企业能制定合理的财务报告编报战略,例如运用稳健的会计方法,自愿披露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其他特别信息,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预,特别是对那些社会波及面较大的行业诸如医药业、石油业以及公用事业,编报管理战略尤其重要。
(五)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必须培育其竞争能力,而财务报告编报战略可为企业实现这一目标发挥特有的功用,通过实施财务报告编报管理,企业可以缩小内外部之间的信息差距,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降低资本成本,从而具有成本优势,这是实施其他投资战略,产品开发战略的基础。此外,通过披露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以及其他诸如研究与开发项目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又可阻击潜在竞争者的进入,提高进入门槛。有时,适时发布适当信息又是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市场认知度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些行为总体上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为其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实现长远战略目标发挥应有的功用。
二、编报管理的维度探析
财务报告编报管理可以从多维度着手,本文着重探讨财务报告内容,编报媒体,列报形式、披露时机四个维度的管理以及其在网络时代所呈现出的新特征。
(一)内容维度管理
财务报告内容是指财务报告意欲向读者传递的信息,它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决策。因此,财务报告内容维度管理是一种最直接的编报管理行为,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方式,还是达到上述编报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在实务中得到了大量应用。总体而言,财务报告内容管理可分为三种类型,分述如下:
1.会计造假。这一种人为的对报表数字的直接操纵,编报人员通过编造虚假的交易事项等各种方式来改变财务报告的内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失真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此种类型;但这种类型属于违规操作,尽管在短期内能实现管理者意欲达到的目的,但是市场最终能识破企业的庐山真面目,这从“安然大厦”的倾崩可见一斑。严格说,这种类型不属于本文所指的财务报告内容管理的范畴。
2.会计政策选择。这是会计准则或相关法规允许范围内对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以及披露事项的选择。我们知道,不同的会计方法可以产出不同的会计数字,例如,计算盈余以及资产价值时,企业可以选择存货的计量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以及平均法),而折旧的计提也有加速折旧与直线法两大类。此外,企业还可以决定与收益及资产价值相关的会计估计,例如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金的估计,对资产使用年限的估计等。对这种类型的管理,企业可以参照行业惯例,也可以采取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法规允许的特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