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商业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从多方面探讨了构建现代商业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措施,以增加商业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和命脉,更是企业管理的主题和“牛鼻子”。对于商业企业而言,资金的周转速度及平均占用余额直接影响着企业效益。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对贯彻落实商业企业战略方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任务,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将具体探讨如何解决好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商业企业的实力。
商业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为:计划、组织、调整、掌控商业企业的资金运行,认真核算,预测资金计划的执行,分析资金运作的效能、效率和效果,考核资金使用成本和绩效,选择最低利率的筹资渠道,最佳领域、项目和品种的投资方向,最合理、最有效使用资金和节约资金成本的用资方法与途径,藉以保证商业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
(一)合理调整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常企业资本结构是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合理的资本结构就是每股盈余最大的负债与权益结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基本思路只有两条:其一,在保持现有资本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也就是通过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其二,在保持企业税前利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如过多的资金投入到前期的固定资产上,极有可能引出流动资金紧张,无力进货,拖欠职工工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等恶果。资产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先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量,又能在防止、减少或不增加资金风险的前提条件下,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和流动资金的流量水平。例如:企业在新建或发展新的商场、门店或新的经营业态前,不仅要慎重考虑前期固定资产投入,更要关注流动资金的充沛性。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进程中充满活力。
预算是指以货币的形式展示某一特定期间内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各项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的定量说明。费用预算是指商业企业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预算。预算明确公司和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协调各部门关系、合理安排资金、控制日常活动。商业企业支出除进货成本外,主要就是三大费用,所以费用预算对商业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商业企业实行以销售预算或商品采购和费用预算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企业的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控和预算考评。预算编制一般可采用上下结合、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预算制定要围绕资金收支两条线,将进、销、存各个环节纳入预算的范围,在此过程中应减少讨价还价。否则会导致预算编制周期长,会削弱总体预算的战略性。在预算执行中,注意预算的刚性约束,如月度各预算项目发生值和预算控制值差额在一定比例时可由部门经理掌握超过该比例的,如遇到突发事件增大开支或销售计划未完成的,应按程序逐级申报并经原批准机构审议通过后实施。当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预算。加强预算监控,对一些影响公司资金和其他重要的内容要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部门应将每月销售、折扣、资金回笼情况等汇总,编制销售日报和收款日报,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对于一些次要内容可进行定期监控,如库存消化情况、商品调拨情况、日常费用支出情况等。
(三)强化库存管理
在商业企业资金管理中,要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如一次进货量大,极易引起库存积压,一方面占用大量的资金,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存货的管理成本,同时其毁损的可能性也愈大,而且承担了很大的跌价风险。对于经营的商品来说,库存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和再订货点的确定。对于代销或联营经营方式的商品来说,可采取售后结算、商品可随时退货和调换的制度以及快速补货制度,这样企业可大大减少存货量,从而节约成本。而供货商可借助网络技术对其商品的销售做到实时监控,当货架数量接近再订货点时,则立即送货。但企业应制定出协调统一的计划,并与供货商紧密合作、及时沟通,从而使交货时间、数量、质量都能完全符合规定。
(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首先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比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有数,否则,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再次,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最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进投资者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吸引多渠道投资,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资金,壮大企业资本实力,使企业具有充沛的流动资金,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效益最大化。
(五)建立应收账款管理防范机制
应收账款回笼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的信息机制不完善,因此,建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十分必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应摒弃由财务部门兼任信用管理的做法;成功的信用管理体系,应该设有独立的信用控制部门,专门管理赊销。信用控制部门的管理者应享有相应的权利,该部门要对财务总监或者总经理负责。信用控制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评估买方的资信,确定买方的信用额度。如果销售部门签订的销售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是采用赊账,则赊账的额度不能超过信用控制部门确定的信用额度。同时要提高企业各个部门对信用管理的重视。企业信用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通过资信评估确定客户的法律地位和客户的付款能力;客户明确同意供应商的付款条件;按规定时间和质量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付款通知单和发票内容准确无误;及时回复客户的问题和投诉;收账人员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收账技巧和一定的权利;完善的收账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