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税收关系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关系。经济决定税收的增减变化,税收可以发挥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同作用。宏观税收负担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探讨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税收负担水平选择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3月明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内容。笔者理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包括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经济增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科学地确定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尤为重要。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税收负担总水平,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决定宏观税负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宏观税负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二是宏观税负与政府承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责范围大小及其变化密切相关。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的总量和速度决定税收收入的数量和增长速度。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税收收入的数量多少及变化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如果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低,生产领域资金充足,经济增长可能会快一些。但是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可能会因为资金不足而受到不利影响,最终也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如果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高,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资金充足,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可能会快一些。但是经济增长可能会因为资金不足而受到不利影响。只有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适当,才能在促进经济可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同时,使社会各项事业也能够达到良性协调发展。
宏观税负变化既反映了经济与税收的关系,又反映了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分配关系变化的状况。现实中存在法定税负、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等多种情况。实际宏观税负水平受税收法律、政策、制度、征管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本文探讨的宏观税负是指有关中国实际宏观税负水平的情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认为,税收收入在一般正常时期有一个理论性的合理界限,一般是指税收占GDP的比重不超过25%.如果任何国家的税收超过这一比重,将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但同时专家也认为税收存在绝对极限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世界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确定宏观税负的水平。例如,南非法定宏观税负在25%左右。美国专家认为个人承受税收负担的极限是每个家庭收入的25%.事实上,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承担的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经历了增加和稳定的不同阶段,政府收入的需要也经历了扩张到稳定的不同阶段。政府对财政收入的需求不应该无限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应该稳定并下降。因此,如无重大特殊事件发生,税收占GDP的平均比重达到一定点以后应该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
中国的宏观税负变化不能简单进行数字的直接比较,必须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实事求是地进行系统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宏观税负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的特点。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一直比较低,20世纪90年代宏观税负变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993年~1996年,宏观税负由12.04%持续下降至最低点9.71%,下降了2.33个百分点。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转轨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中国正在实施“两个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和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转轨经济时期,国有经济形式的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断减弱,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断增加。依赖公有制经济的旧税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税收流失也日益严重,导致了中国宏观税负的持续下降。即使1994年税制改革,实施了新税制,也没有立即扭转宏观税负下降的趋势。因此,在这一时期,提高两个比重成为国家越来越紧迫的任务。第二阶段自1997年开始,中国的宏观税负开始止跌回升,1997年宏观税负为10.43%,比1996年上升了0.72个百分点,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从1997年至2004年,中国的宏观税负开始恢复性持续增长,宏观税负由10.43%持续上升至15.12%,上升了4.69个百分点,达到和超过了1993年的宏观税负水平。
中国宏观税负的恢复性持续增长是在税制没有较大变化的基础上取得的,一方面,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秩序开始好转。显著的变化是采取措施,消除了各地在经济统计中掺入GDP中的水分。另一方面,新税制取消了大量的减免税政策优惠,“金税”工程开始收到成效,税收行政执法环境和税收行政执法行为得到改善,税收征管改革促进了税收筹集收入的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中国宏观税负的恢复性持续增长既不是企业负担的增加,也不是社会负担的增加,而主要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加强,应收尽收,堵塞漏洞,提高了征收率,扩大了税基,增加了税收收入,提高了税收在GDP中的比重。
三、中国宏观税收负担选择的思考
当中国税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如何确定税收在GDP中的比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很显然,税收在GDP中的比重不能无限度地不断提高。那么,确定一个合理的标准或水平就显得越来越必要。比较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情况,对我们会有一些启发。
根据世界银行对国家的分类,我们把纳入研究范围的国家划分为4种类型:低收入国家、中等低收入国家、中等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指的是2001年人均国民收入总值(GrossNationalIncome,以下简称GNI)不超过745美元的国家;中等低收入国家指的是2001年人均GNI在746美元至2975美元的国家;中等高收入国家指的是2001年人均GNI在2976美元至9205美元的国家;高收入国家指的是2001年人均GNI在9206美元以上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