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量扩张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38亿元,同比增长12.5%,比2003年到2007年均递增9.2%高出3.3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国税收入为26.91亿元,同比增长23.4%,增收5.1亿元,剔除上年烟厂清欠1.2亿不可比因素后,税收增幅高达33.96%,增收首次超过6亿元,增幅、增收额均创历史新高,国税收入财政贡献率达60%.从税收总量发展看,全市国税收入突破10亿大关是在2004年,用了10年时间;突破20亿元大关是在2006年,仅用了2年时间;2008年全市国税收入将突破30亿元大关,也用两年时间。这是经济提速带动税收基数加大、总量扩张的结果。
(二)增速加快
1994年机构分设后的10年间,国税收入年递增速度为11.15%,而2004年—2007年的4年间,国税收入年递增速度为27.3%,比前10年平均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其增长提速的主要原因:一是滁州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过去5年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30亿元,是上个5年的2.7倍,仅2007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就达20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4个,比上年增加13个。有投入就有产出,2007年“两税”收入为22亿元,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2%,比2003年高出1.5个百分点。二是国税机关加大征管力度,全年通过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推行有奖发票等措施共增加国税收入近亿元。三是严格组织收入纪律,较好地杜绝了以往有税调节、无税预收、新欠频发、擅自批缓的不规范现象。2007年全市10个征管单位,收入总量突破亿元的单位增至6个,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天长市国税局收入总量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
(三)结构变优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38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为110.8亿,增长3.5%;二产增加值为176.1亿,增长17.5%;三产增加值为151.1亿,增长12%.三个产业增加值比由上年的26.2:38.7:35.1调整为25.3:40.2:34.5,二产工业比重不断攀升,产业结构得以优化,经济拉动税收力度增强。2007年,全市来自工商环节的“两税”为22亿元,占税收总量的81.8%,按税制改革10年建立的经济税收关系模型测算(增加值1亿,提供税收535万元),经济增长直接提供税收1.8亿元,税源结构也随之进一步优化。一是重点税源大户支撑作用的比重呈趋降态势。被列入考核的320户重点税源2004年以前入库税收占税收总量的85%以上,而近3年渐趋下降。2007年全市320户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收19.98亿元,占税收总量的74.22%,比上年77%的比重又下降了近三个百分点。这表明非重点税源、税基在拓宽。二是市本级税源的“龙头”作用有所抬头。2004年以前,市本级与6县(市)税收总量基本上各占“半壁江山”,2007年市本级与6县(市)税收总量比分别为58.7:41.3.三是乡镇工业园区税收增长迅速。2007年全市42个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税收收入为8.1亿,增长38.4%,高于全市增幅15个百分点。四是增长率结构有所变化。2007年,除“两税”支撑作用以外,企业所得税增长83.8%,增收1.78亿,占增量的35%.
(四)质效提高
一是在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的指导下,国税系统税收征管质效显著提高。主要表现为宏观税负提高,2007年宏观税负为6.14%,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二是税收与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比较理想。2007年税收与经济增长弹性系数为1.3,处于质优区间。三是当年实现无新欠。全年共申报税款255680万元,全部足额解缴入库。四是陈欠税款进一步压缩。2007年末欠税余额为4900万元,比上年减少2500万元。五是税收优惠政策基本兑现。全年共办理出口退税1.63亿、减免退税1.1亿元。六是通过纳税评估、税收稽查、经济增长等因素填补缺口,“消化”了上年收入基数中烟厂陈欠税款1.2亿。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与建议
(一)不足方面
1、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中等税源、税基不足
滁州是管辖6个县(市)、2个区的大市,经济总量在全省不太靠前;工业增加值水平不太高,提供税收在1000万左右的中等税源户数量偏少。从2007年被列入考核的320户税源企业看,入库税款在3000万以上的仅有9户,占总数的2.8%;入库税款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有26户,占总数的8.1%;入库税款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0户,占总数的18.7%;入库税款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98户,占总数的61.8%.可见,中等税源户严重缺乏,支撑作用不够强大。
2、税收总量不够靠前
从纵向看,近几年全市国税收入总量在扩张、增长在提速,但从横向看,全市税收规模仍处于全省中游,连续3年处全省第8位。2007年税收增幅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在全省处第9位,与人口、基础、行政区划接近的巢湖、宣城相比也相差较大。滁州税收规模、增速已呈不进则退态势。
3.宏观税负水平不够高
2007年全省国税全口径宏观税负为8%,而我市全口径国税宏观税负为6.14%,较上年增加0.5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年均水平1.86个百分点。剔除一产后,按可比口径计算,我市宏观税负为8.11%,比上年增加0.11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的0.89个百分点。
4.招商企业税收效应尚未足额显现
全年纳入后续税源项目库管理的290户企业,目前大多数仍处于起步阶段,税收效应未充分显现。2007年招商新办企业提供税收增量为3500万,技改投入企业税收增量为4000万元,与年初预测目标差距较大。
(二)几点建议
1、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招商引资
当前,重点要立足将经济规模做大、做强,优资选项,善于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换项目,利用自身特色避竞争,力求展现人有我优、人无我有、无中生有、错位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好中求快、快中求进。
2、整合并逐步淘汰现有高能低效工业
历史遗留和初期招商引进的一些废旧物资回收和利废工业,“两头在外”来料加工企业,均属低科技、高耗能、污染大、占地多的小化工企业,国家在不断加大调控力度。对这些企业要通过整合、淘汰,进行产业升级,竭力提高资源、资金、土地的使用效率。
一要加强对现行税收政策可行性的调研。如上海在滁州投资的某烟花、鞭炮企业,建成投产后因税收政策与其经营方式的不可行,造成投资方损失巨大、土地资源浪费。如果当初及时让税务部门参与调研、论证,损失会得以避免。二要加强对税收政策调整因素的调研。2007年税收政策调整较多,2008年国税机关要重点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盐产品税率下调、福利企业减免定员定额、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低等带来的影响开展调研。三要加强对税源税基的调研。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财政预算的编制只有以财政、税务、经济等相关部门联合对客观税源税基进行摸底调查为前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积极稳妥。各级政府要坚定支持税务机关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税收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增长三个观念,不定期组织财政、税务、经济等部门对税源税基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其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