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情属于哪一科,我们是受过系统教育的。两只野狗在梵高印象画派风格的麦田里造爱,金黄的麦浪一波翻过一波,偶尔几阵犬吠嘶鸣在灼热的空气里回荡。麦田边两株白杨树耸入高空,叶子如风铃般哗哗作响,却没有风铃的空灵雅致,反而嘶哑粗糙,略显疲态。
如果你有乡村成长经历,相信这是我们的共同启蒙。后来小学课堂上,才明白植物永远固定一处,全部的身体表达仅限于开花结果落叶生根,以及偶尔借助风力摇摆身姿;而动物则可以天马行空,借助全部的肢体张力为所欲为。后来初中课堂上,才明白植物没有动物丰富的交感神经,当野狗在田里肆意狂欢,白杨树一年一次传播花粉的时令都已过去。我们想今生今世将彻底地动物性。后来高中课堂上,舒婷教会我们认识植物伟大的爱情,没有肉体的精神之恋,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庆幸终于有了一种超越肉体的浪漫,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样的植物性的爱情很奢侈,极品难求,一生没有也没什么奇怪的。反正我们还有动物性因子,无碍种族繁衍。
●植物性爱情的基础版本
植物性爱情的基础版本也就是最古典的版本,它拥有此后各种植物化版本的共同特征:一种以相爱为前提的类似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情感忠诚成为两性关系的主导,性爱专属权退居次位或干脆消失。
●植物性爱情的流行版本
相对于柏拉图的只纠缠不开花和舒婷式的根深蒂固,植物性爱情的流行版本更有一种世俗的可爱。没有禁忌,随意跨越,任意交集,千姿百态。它可以是爱情的全部,也可以是爱情的一部分。或者简单地说,你我正在听说的植物性的爱情不是叫嚣禁欲,而是鼓励在动物性之外的一种精神相爱。
●植物性爱情的生存条件
任何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爱情如果要像植物一样生长纠缠,也需要恰当温度、湿度。
条件1
植物性爱情只是我们与异性(或者同性)关系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一种。男人越来越纤弱,越来越不可能指望他们的某一个体承担我们关于爱情的全部想象和关于肉体的全部欲望(如果你恰巧碰到能肩此双重重任的男人,请千万看好)。与其将全部压力转向不可能的人,不如和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
条件2
植物性爱情是一种情感需要的觉醒 当所有的舆论都在谈论性意识上的审美疲劳,都在夸大肉体需要的时候,情感需要却在觉醒。从生理上看,一对男女关系中,爱情并不
见得比性寿命更长,没有了爱情的婚姻照常做爱。但是我们对爱情的需要却比性更长久,即使我们性的功能完全丧失,我们仍然可以爱。 植物性爱情关系暧昧也不一定上演床戏。不上床的关系有时更长命,甚至终身纠缠不休。
条件3
植物性爱情是双方都认同的方式。当然有可能某一方出于无奈不得不接受,但就像某份合同,你不满意,但能接受。 植物性爱情更像是对男人的一种考验。如果一个功能健全的男人乐于和你浪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却可以不和你上床,你一定有别的什么抓住了他,这个别的什么一般都比性更可靠。
●植物性爱情的若干形式
形式之一:爱在此岸、性在彼岸
既然某一段关系可以完成性,那么另一段关系就可以完成爱。 有时候我们可以和任何男人上床,却不能和最爱的男人上床,只怕那最后的神秘和诱惑,荡然无存。爱情成了此生此世此岸的永恒主题,性爱则望梅止渴般停驻在彼岸遥不可及。小李飞刀里,林仙儿可以阅尽天下男人,却不会动心爱男人一根手指。不知道是爱变成了恨,还是怕冲破彼岸的极限,宁愿守着永远触不到的风景,让自己风化成一株枯树。在这样的植物化恋情中,必须有合适的男主角,和同样合适的男配角上台撑场,否则我们很可能演变成一场自恋自爱的闹剧。
形式之二:无性族之恋
他们和我们一样跨越了成长的不同阶段,一样看到过野狗和白杨的影子,他们和我们一样需要专属于自己的感情,唯一的遗憾是,他们不能体验动物化的性爱激情。没有动物化的交感神经,同样可以寻求一份植物化恋情。他们每个人的无性生活都是一部美丽的法国电影,他们有着俊俏的面孔,良好的教养,融洽的人际,他们决定跨越动物化阶段,放弃常人的性爱专属权,寻找他们的感情归属地——无性婚姻。在所有的植物化注脚中,他们是天生注定的一群,没有选择的余地。但作为无性族共同的生活阅历,使得他们对植物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比我们的欲望少了一层,因此他们的植物化最彻底最纯粹——没有任何性爱专属权的顾忌,只要求感情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