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个18岁的女高中生沉迷于网络聊天室,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悄悄约见了8个网上“情人”,家长多次在晚上从网吧里找回女儿。听到这个消息的老师和家长也许会感叹网络给教育带来的冲击,网络给社会带来了信息革命,也给学校带来了教育的压力,网络秩序的规范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对于校园这个敏感的区域,网络建立良好的秩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聊天上瘾不能自拔。难怪一位家长在谈到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无奈地说“我的爱陷在网中央”。 学生是聊天的主力军
这里所说的聊天主要是指在网站聊天室和OICQ一类的聊天软件里聊天,BBS由于不具有及时的交互性,并未成为聊天的最佳选择。聊天室里鱼龙混杂,年龄层次从十几岁的小娃到五十几岁的中年都有,而通常年龄都是隐藏起来的,即使在OICQ里有年龄登记这一栏,网民也很少填。但据统计,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高中学生。在寒暑假里上网的人群中更是挤满了年轻人,敲击键盘的手是稚嫩的,望着屏幕的脸是热情的。取了一些另类的名字包装自己,如“酷哥”、“回眸一笑”、“特牛”、“妹妹”等。
一个读高三的山东男孩子用了两个用户名字同时和某网友纠缠,假装互相告状说对方抢了自己的女朋友,如此三番,乐此不疲。暑假整整一个多月他每天都借着减负的东风躲在网吧里乐不思蜀。开学后,没有大块的时间上网,他就在午休的时候去网吧泡上一个半个小时,父母、老师根本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像他这样的网迷不在少数,和家长老师捉迷藏,令大人们防不胜防。
学生上网或者是玩一些小把戏,或者是谈情说爱,后者居多。网络爱情的发展也和网络的速度一样快,网络爱情变成一种新的恋爱模式,在学生中间是一种时尚,谁经历了网上的爱情,都可以成为炫耀的资本。相互的攀比也助长了网上聊天进而进行网恋的风气。
网上怪癖种种
网上和生活中一样,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的人有种种的怪癖。在虚拟的环境中性别互换已经是小儿科了。有的人是被动型的,从来不主动找别人,在网上只是静静地看,直到有人理会才聊得起来;有的人喜欢找和自己年龄差很多的人交谈;有人喜欢骂遍天下;有人愿意去做心理医生。不断变换名字在聊天室里已经司空见惯,一个人有四五个OICQ号码更是最简单的花样。
聊天的网迷都是什么人
最初宣传网上聊天的文章多数说,人们在网上交流是说自己心里的感受,最内心的独白,痛苦、挫折、愤怒都在网上倾诉,而不担心自己的秘密被曝光。而事实上,人们天生存在的戒心并不能把人内心深处真正的情感暴露出来,比如人性的自私与贪婪。原因是网上聊天的人,也想着以后网友可能要见面,说的太多,见面会很尴尬,另外,人也不是每天都有痛苦可倾诉的。
网上恋情被某些故事渲染得太艳丽了,很多人被迷了眼,以为真的在网上可以找到爱情。尤其是对一切充满着幻想的中学生们。可是网络聊天室里的人实在太复杂了。某网友单位给配备了上网计算机,本来是让他利用网络工作,结果他却一有空就沉浸在聊天室里不愿出来;据某媒体报道,一个女孩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网友,两个人聊得情投意合,女孩不远千里,到另外的城市去看网友,网友在电话里推托再三,才答应见面,结果“男孩”却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有人在网站里散布黄色的内容,在OICQ一类的软件中,没有网管的监督,聊天内容更加随意,某网友就曾经将他自己装扮成妓女和某男士的对话用E-mail发给记者,语言的轻佻、下流达到极至,由此也检验了某些男士的确存在不良的动机;不久前,传来消息,在鞍山几个小女孩在和网友约会时被强奸;有些有家有业的人在深夜到网上背着家人寻找刺激。
由于网络的普及,上网的人群已经不像当初网络刚开始出现时那样都是一些高素质的人,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使网上人员鱼龙混杂,很多无聊的人在网上做着无聊的勾当,心存不轨的人开始想借网络生事。中学生骗中学生的事件也有发生。
中学生思想单纯、理想化,对外界的警惕性不高,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女孩子受骗的机会更多。在网上就经常发生这样的事,那些说不到三句话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对方的多是男士,而且对此很不以为然:“我是男的,我怕什么?”这句话本身已经证明了网上聊天的不安全性。中学生对网络了解的程度有限,对网上的人的了解程度更有限,轻信对方,就容易让人钻了空子。被骗财骗物之外,身心也受到很大的伤害,孩子会对社会失去信任,失去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而这种伤害是很难治愈的。
望“网”兴叹徒唤奈何
现在很多的老师、家长对计算机的知识了解得并不多,更何况是网络。就像当初国人看着许多的洋玩意不懂一样,看着希奇,想靠近,却又畏惧。对计算机的好处的认识的确很高,但自己却不想或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成了事实上的“功能性文盲”。这种情况在中小城市更是如此。大城市在网络发展上比较迅速,很多的家庭已具备上网计算机,家长也同时受到媒体的教育,对各种网上的不良行为能有所察觉。中等城市的计算机普及程度都令人不敢恭维,更何况在家上网。但那些精明的商人却已经把网吧开进了中小城市,年轻人容易接受新鲜感事物的特点被他们利用得淋漓尽致。网上聊天这一最容易吸引人、最容易聚集人气的功能被急功近利的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介绍给小“网民”,因此,学生们在还不太明了上网、电子邮件的真正意义时,已经开始了网上的聊天生涯。东北某中等城市就出现这种的现象,高中学生中最流行的游戏是上网聊天,可是他们却不会收发电子邮件。开网站的没赚到钱,开网吧的倒成了“先富起来的一群人”。那些望“网”兴叹的家长们不知道孩子们在做什么,也没办法管理家里掌握了“高科技”的小皇帝们,只能徒唤奈何。
如何规范网上秩序
将中学生从聊天室里拉出来光靠家长和老师是不够的,说到底要落到网络秩序如何规范的话题上,网络聊天室是否也应该像香烟盒上那样标注“网上聊天有害健康”或“网上聊天18岁以下禁止入内”。这种方法很难奏效,香烟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网络秩序如何规范一直是热点话题,最近,国家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网站内容、信息的传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就有对“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进行法律制裁。
对于聊天室怎样进行管理,还没有很具体的条款,社会的呼吁能够促进网站对聊天室的管理,怎样从技术角度控制聊天室里的不良行为也是网站需要考虑的。游戏机对中学生的危害使得国家对游戏厅有专门的条款进行规范,那么,对聊天室的规范也应该在第一部互联网管理办法公布之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讨论。
曾经有一批电脑高手传授经验时说“学电脑是从打游戏开始的”,那么“上网是从聊天开始的”则是现代年轻网民的真实写照,聊天尤其是学生上网的“启蒙老师”。如果这真的是一个开端,但愿他能变成一个良好的开端,并最终将中学生引向学习的正途。